查看原文
其他

这样子的拼爹拼妈拼爱拼智慧,孩子想不成材都不可能!

乐乐妈 大帅哥妈 体验大地 2019-10-11

点击上面蓝字“体验大地”关注本公众号



亲爱的家长们,很少催孩子们写作业的史老师,经常会要求家长们写作业记录孩子和自己的成长变化,这家长作业,你们真的要写,而且要经常写,反复修改。

因为,它不仅仅是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它还是推动家长们自己成长的好方法。

写,是一种记录和梳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们的思想认识会得到深化与提高,你们的思考力、思维方式都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和丰富,绝对是会越写越好,绝不不仅仅是文字方面的进步。

今天,以来自上海的大帅锅妈妈和来自苏州的乐乐妈妈三年来的家长作业为例,请大家看看家长们在写家长作业的过程中,都取得了多少的成就。





大帅锅妈妈


A




航的进步不仅仅只在听说读写方面,更是在他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方面有了进步。慢慢的,一点点地开始学会思考……



01

 2017-04-06


我遇见的教育美如水

大帅锅妈妈

初次听闻史金霞老师其人,是在身边做人文行走的樊阳老师的一个朋友圈转发帖《我有一个宏愿》。


哇,这个宏愿真是很大。


作为教师的我,在钦佩史老师的魄力的同时,更是被即将开始的课程吸引了。


航今年五年级,语文成绩不是很好,但是特别爱看书。我发现,航在校语文学习,尤其是阅读方面的学习,通常是有套路的,这令我很焦灼,这样的“阅读方法”是否会对航的阅读热情有影响,是否会很快就要消灭孩子对阅读的感觉。作为数学教师的我,因为没有办法给孩子的阅读之路引路而焦灼着。


史老师的课程是不是上帝送来是一份礼物呢?相信樊阳老师的推荐,我们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看到课程安排,感觉很不错,有主题,又是不功利的主题,太棒了。更棒的还在后面。


最好的教育要不留痕迹,史老师做到了。


史老师的课,并不是简单的讲文章,而是不断地启发孩子思考,在和孩子的交流对话中,带着孩子把一篇篇美文,变成了孩子和作者、和大师的对话。


航是一个很爱表达的孩子,但是不能很好地做到“倾听”,特别爱抢麦,特别要说,甚至会不根据老师的问题,直接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史老师不愠不火地引导,两次就有成效,并且在孩子能稍微倾听的那一刻,及时地肯定了孩子的进步。相信,航会慢慢学会倾听,慢慢学会深入的思考。


孩子们对问题的看法会有很多种,史老师都欣然肯定,并正向引导,在史老师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启发下,正能量总是能稳稳地传递给孩子。


最好的教育能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史老师又做到了。


在学习过《早餐》之后,航特别对“善良”很有想法,史老师布置了作业写一篇善良的故事,航不但写了一个善良的故事,还试着写了一篇《善与不善》的议论文。航以前很怕写作文的,这次他一口气写了两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其实孩子的想法是有局限性的,但史老师却又用了一个开放式的评价,给了孩子更多的思考空间。


史老师有一根魔棒,不断地点醒孩子内心。


史老师的每节课,不但有写作方面的指导,还有如何阅读的引领,最后往往还有一首小诗或者一个绘本故事或者其他补充内容。虽然课程设置时,每节课只有一个半小时,而史老师从来都不会低于两个小时;虽然课的时间很长,而我和航都被吸引着从头听到尾,还意犹未竟地去淘淘史老师推荐的好书好诗。顺着史老师的眼睛,我和航一起寻觅到了文学的乐趣。


我想说,我遇见的教育美如水!





02

2018-01-13


春风里的一点点

丨大帅锅妈妈


2017年最后一天,全家赶往苏州字里行间书店,参加蒋筱寒小诗人的诗集发布会。筱寒的妈妈的一句话,打动了我——“我身披铠甲,为女儿遮风挡雨”,因为,我也曾有这样的理想。说到对航的教育,我一直反对流水线式的鸡血教育,我一直认为对人的教育,应该首先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我也“身披铠甲”坚持让航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上他喜欢的兴趣班,做他喜欢的事情。可是随着孩子的成长,年级的升高,升学的压力慢慢的逼近,我的铠甲已经快破败不堪了。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我、航和史老师就是在2017那个元夜黄昏后的读诗会,开始了“约会——这是我们的”第一次“约会”!


航跟从史老师的学习之旅就从2017年的春天开启了!


一点点的“听”

航是个急于表达自己,但不太会倾听的孩子。在刚开始上史老师的课时,可能大家都有印象,那个和史老师同时说话航,被史老师纠正过几次,逐渐地变得愿意倾听了。愿意听,并不一定是会倾听。记得有几次回答问题,史老师很敏锐地指出:“大帅锅,回答问题前,应该先听清楚问题的本身是什么,才不会答非所问啊!”不知道,史老师有什么魔力,航真的一点点地变得会倾听了。




一点点的“说”

航是一个喜欢另类表达,但又不太判断表达是否合适的孩子。尤其最近,上了初中,为了炫耀自己的所谓的“幽默”和“特立独行”,常常用一些不雅观的网络语,我和航的爸爸都在试图纠正他,可能他觉得我们都不是语言方面的权威?他坚持着他的说法,直到从小到大的第12期(好像是),史老师当航回答完问题后,委婉幽默地表达让航用更加让人听得懂、听得舒服的话回答问题时,航才真正意识到自己“说”的问题。那次课后,他对我们的提醒在意了,只要我们提醒他,他就能接受。有一次课上回答问题,他又开始“满嘴跑火车”时,我忍不住提醒了一句“说人话”,被史老师听到,线上线下都哈哈大笑,航也有些不好意思了,但是,我看到了航一点点地“会”说话了。




一点点的“听”

航是个思维敏捷,但过分自我的孩子。一本书拿到手里一目十行,很快就能读完。但是却不够仔细,这点在史老师课上的“朗读”文章环节暴露无遗。史老师一次次纠正,航的朗读,再也没有以前那样随意加字,减字,改字了。终于在“从小到大”第二期的一次课上,史老师给航的朗读一个隆重的表扬。航的朗读一点点地进步了。




一点点的“写”

航是个喜欢表达的孩子,但会说不代表会写。航的写作,原生态到除了学校的正常作文课,就没有接受过别的形式的作文指导了。作为数学老师的妈妈,也没有给他作文上有任何指导,他写出的作文经常是不能够条线清晰地表达他的想法,“身披铠甲”的我,真是很伤脑筋,到底要不要报作文写作班,一直是个大问题,让我焦虑着。史老师在网课的作文版块拿出孩子们的作文进行比较鉴赏。航也很起劲,按着史老师的说法,每次作业按时交,也在交作业的同时,浏览其他同学的作文,并做点评。慢慢的,想表达的能够表达得比以往清楚了,但是还有些很大的问题。史老师,把孩子们的作文展示出来,并加以点评,对于航的作文,史老师总是能看到优点,并且对一些句子提出疑问,希望航能多修改作文。哇,航看到肯定,听到要求,努力也有了方向,一开始,每次用讯飞语记写好作文,在我们的督促下他可以在app上先修改两三遍,然后,我们打印出来再修改两三遍。在得到史老师的32个大大的赞以后,航的修改工作再也不用我们去督促了。航的写作,一点点地进步了。


看到过一首小诗《一点点》:


一点点种子,一点点的泥土

一点点整理,一点点这个那个

一点点阳光,一点点雨水

一点点等待,然后——

一朵小花……


航在史老师的课上,得到了“一点点阳光”和“一点点雨水”的滋养,“一点点整理”,然后……




一点点的“花开”

航的进步不仅仅只在听说读写方面,更是在他的思想和思维方式方面有了进步。慢慢的,一点点地开始学会思考,学会阅读。对事情的看法,慢慢地变得不再是人云亦云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对周围的人,慢慢地学会理解,懂得尊重;对战争和困难,慢慢地有了自己的看法,懂得珍惜。。。在一点点的变化中,开始从幼稚的孩童蜕变成一个有独立思想和判断的人。


其实“一点点”的何止是航啊,我也在跟着史老师的课发生了一点点的变化。作为24k纯理科女生,表达、写作不是我的强项。可是,两年前,我工作的内容稍作调整,开始做学生的德育工作。在刚开始工作时,为我的词穷,为我的理论不足,焦灼。我参加各种培训,听各种讲座,有华师大的博导的讲座,有上海心理临床大咖的讲座……,我收获了不少的理论和想法。还有一个来自陪航读“从小到大”的大大的收获,我在表达我的想法,阐述一些理论时,更加得心应手了。偷偷地得瑟一下,今年我指导的家长获得上海市智慧家长的光荣称号等等,等等!


这就是我和航在遇见史老师,在她的教育“春风”里的“一点点”的故事。





03

2018-10-21

幸运的遇见




丨大帅锅妈妈


这是发生在航小学五年级时的故事。


一天晚饭时,细心的我发现航的脖子的正面上有一道勒痕,红红的。“怎么了?跟小朋友打闹的吗?太危险了!这气管勒到透不过气怎么办?下次……”


航不说话,有心思的样子。我感觉问题没有那么简单。“我要问问班主任怎么回事!”航突然哭出来:“不要去问老师,不要去问!”“你跟我们说怎么回事,我们会考虑的!”


航沮丧地说了整个过程:语文老师看他发呆,揪着他的衣领让他站到后面写作业,他没有站好,一屁股跌坐在地上,老师不依不饶,继续揪着衣领想从地上把他拉起来扔到教室后面去。冬天,航的红领巾裹在衣服里面,被老师连衣领一起揪着,脖子上就有了勒痕。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肩膀上有长指甲划过的痕迹!


一家人都不能冷静了。爸爸说要去找学校领导,给个说法,这样的老师还能做老师吗?


航的情绪立刻崩溃,不允许我们去找学校,是他自己不好,没有及时写作业,老师是为了提醒他,也是为了他好,如果我们让老师没饭吃,他要去跳楼!


这是阳光的航吗?


我心疼至极,抱着伤心大哭的航,轻轻拍着他的背,流下了眼泪。我们答应他不去找学校,但是要跟老师问清楚情况。老师最后承认自己更年期,自己焦虑失眠,向我们道歉!不管这个结果是不是合理,我们尊重了航的选择——原谅!


他因为字不好,在这样的“责任心”强烈的老师的教导之下一遍遍地罚做、罚写!对语文失去兴趣,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语文毫无悬念地成了他的弱项。


这样的状况一直持续到进初中,在预备年级第一次语文考试成绩只有40几分。


慢慢来

航的语文学习,让我一筹莫展!直到2016年平安夜前后,我看到了樊阳老师转发的史老师《我有一个宏愿,你愿意来参加吗》一文。一开始,由于对网络教学不太熟悉,加上对航的语文学习状态不太有信心,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报了课。


谁知道,航却越来越喜欢这个有特别魔力的、人称“史亲妈”的老师以及她的课!每一节课,都不能拉下!喜欢听!也得喜欢做啊!“亲妈”的课后作业主要以写作为主,这可难坏了航!课后作业,从一开始我催着写,慢慢进步到他自觉写,我督促他修改再上传作业。而现在的作业状况已经是这样的:妈妈,今天我要写我人生中第一篇小说!……妈妈你帮我看看,提个意见呗!


作业态度完美晋级,跟史老师每次的作业评价息息相关!史老师给航作业的评价和指导,途径很多,无论鼓励、表扬或者批评,都别具匠心,航都会愉快地照单全收。


有一次放学回家途中,他突然跟我说:“妈妈,我现在觉得语文很有趣,我上课再也不打瞌睡了!数学还没语文有趣呢!”听到这句话,感觉幸福来得好突然,毫无准备!作为数学老师,我觉得我是不是也该对他的数学做点什么,哈哈哈……


六年级第二学期的期中考试,航拿着70分的语文成绩给我看。我当时正好看到史老师的网课家长群里一个个报喜的娃,什么语文成绩班级第一,年级第一,区里第一名,成绩怎样怎样……就随口说了句:“航,什么时候也出来报个喜啊!”航一脸严肃:“我从40几,到现在60几或者70几,不是在进步吗?慢慢来,别急啊!”


引路人

航在从小到大的课程里,除了收获读书的乐趣,汲取成长的能量,还开心地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师姐妹、师兄弟。从小到大三剑客:柳灵箐、顾宏毅和王梓航,不怼不相识,越怼越健康。在史老师的课上讨论,有时讨论会延伸到课后,他们讨论史老师课程里的话题内容,讨论史老师讲的内容,他们还会就某一内容各抒己见,练就了一身“互怼”本领。孩子在史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在民主宽松的氛围里,看待事物的角度越来越多元,对事物(情)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思辨。突然想起史老师在从小到大第三期里讲的那篇《洞穴比喻,史老师就是带领航走出无知“洞穴”的引路之人。有一天,我问航,今后即使有危险,你还是愿意做这样的引路人吗?航肯定地回答,史老师不是正在做我们的引路人吗?我们不是幸福的吗?将来我也要跟史老师一样!


双栖

航对读书的兴趣自不用多说,读书的深度也比周围的同龄人要深很多,对文本的理解力,也逐步提升。从小到大当正餐,中学课程当补品!航跟着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在《跟史老师从小读到大》的课程中烧烤郝广才,一起赏析名作,一起谈诗论道!像航这样的“初生牛犊”,在深奥的中学课里,依旧大胆发言,史老师带领着大哥哥大姐姐们,精心呵护着航的率真!航也努力用自己的行动表示“我能行的,我跟得上的”!航被史亲妈“宝贝”着,也知道成长不仅需要有人呵护,更要自己努力,一切都开始和谐美好!


有一次中学课作业,航居然用双语写诗,我的眼睛被闪“瞎”!冷静下来,我问航:“航,你这次中学作业,真的很闪亮,你是怎么做到的?”航略带不好意思地告诉我:“其实借鉴了某个游戏创始人的诗歌!”

“啊,这不道德!”

“我向史老师道歉!”

……


史老师反倒安慰起我:“我早就知道肯定不是大帅锅独立完成的,不过,懂得鉴赏,懂得借用,慢慢才会创作啊!你不要着急,你快去表扬大帅锅!他真的很努力!真的很棒!”


史老师,师之大者!


大帅锅,在从小到大和中学课程中快乐地双栖!


宽容

一次急着开车出去,而有一辆车,挡在前面,拦住了我出去的路,我一遍遍打方向,慢慢挪,终于有惊无险地把车移出来。心里一包火气,不开心、恨恨地说:“这人太自私了,车随便停,让后面的车怎么出来?只考虑了自己的方便!怎么不担心别人车出来时,划伤他的车!哼!”航佛系地说:“妈妈,你不要这么生气,也许人家是急着有事,没有来得及停好呢?要换位思考,不能总是怪别人!” 


哇塞,“换位思考”!一个六年级学生说的!一包气全部没有了!我自我批评了一下,也顺便表扬了航:“怎么这么厉害!还换位思考!这个道理妈妈差点忘记了,谢谢航提醒我!对了,你怎么也知道这个道理啊?”航故作淡定地回答:“史老师教的,从小到大第四期‘容忍之道’那节课,告诉我们的道理!妈妈你没有认真听课!”我从航假装淡定的话里听出了满满的自豪!


遇见

航带着“伤痕”,遇见了史老师,之后便慢慢恢复了自信,“阳光”又重新开始洒在了航的脸上,快乐重新回到他的身上。


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害怕语文的孩子喜欢上语文,热爱上语文?是谁让这样的改变发生!


一个孩子,能懂得宽容别人,并不仅仅停留在嘴上讲道理,而是实实在在地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这是怎样的教育才能做到的!


面对孩子的教育,作为妈妈,我想着要一手抓学科成绩,一手助孩子和谐成长。可是有时候,我会迷失,我会忘记我从哪里出发,想到哪里去。


跟着史老师的课,我经常提醒自己放弃急躁,正如史老师在《教育,一场惊人的旅行》一书中所说,我们要默默耕耘,悉心培植,静候生长,然后才能收获有时!


有时我会想,如果错过了史老师,现在的航是怎样的?所以,我把我们能遇见史老师称为“幸运的遇见”!





04

2019-03-26

来,一起聪明



丨大帅锅妈妈


首先,我想说这次因航语文考试而得的作业,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我坚信这一天终将到来;意料之外,是幸福来得比我想象中的还快一些,猝不及防啊,哈哈。。。


上次写到“航带着‘伤痕’,遇见史老师,之后慢慢恢复自信,‘阳光’又重新洒在了航的脸上,快乐重新回到他的身上”,来自史老师的神奇力量,使得这个害怕语文的孩子,不仅爱上了语文,还发誓语文要考到8字头,要到群里来向大家汇报。


等了一个学期,航的语文成绩还坚守在7字头,没有动静!看着群里小宝贝们都在报喜,老母亲的心像被小猫咪的小爪子挠着,有些小小的着急,甚至有些小小的烦躁。但是我告诫自己要像史老师那样——平静地(虽然有时候需要些演技)——静待花开,我告诉自己,不要着急,航的语文不是已经从40几飞跃到60几,现在的70几也是进步的!我们先稳定在7字头,8字头的语文成绩,快了!


迷之自信吗?NO,NO,NO!你看,这不是已经有了86分的第一次了吗!(请允许我开心一会)


我对航的语文成绩的信心来源于史老师的魔性课堂!


魔性的“3W”

最近发现史老师上课,时不时抛出“3W”法器。观察航应战“3W”,是件十分惬意的事情。航使出浑身解数,努力从书上的字里行间找“W”。这时候的他,恨不得钻进书里,和那些文字交个朋友,然后对这些文字说:“嗨,老兄,史老师现在在说你们中的谁啊?快排个队,走出来!”上完一个麦,大帅哥长舒一口气,白净的脸也变成关公脸了! 


史老师这个“3W”法器,了却了我的一个小心思。前两年,由于工作关系,我变成了复旦大学沈教授的粉。沈教授推出了一个批判性思维的训练班,一直想去报名参加,种种原因,到现在还是一个遗憾。虽然我心里也知道史老师的课也是训练孩子思维,培养思考习惯的,我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资源能帮助航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习得“独立”思考的方法和技能。“3W”法器一出,我也就没有任何遗憾了——批判性思维训练班,不用报了!


魔性的作业

以前航的预习作业是浏览一遍,没有什么“不认识的字”!


最近发现,航预习比以前认真了,除了一般的标注以外,不认识的字都会去查,去注音!在听课过程中,如果自己没有排麦,听别人读书,他很认真地跟着节奏看,有自己没有发现的生字生词,赶快标上,或者查好标上。如果下一个就要上麦读书,他就会很紧张地再浏览一遍文字,找找看有没有漏网之鱼,相当投入,甚至都没关注上一个读书的同学读到哪里!


我知道,他想表现得更好!


上周日,他告诉我,史老师批评交作业太快的同学了!史老师让我们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然后再交作业!好吧!我当时想,我不是也在认真思考史老师的作业吗,我和航一起思考吧!


昨天(周三)放学接航,航:“哎,时间真快,今天周三了!”我:“对啊,史老师作业,我还木有做完!”航:“妈,我也是感叹这个!”我:“今天,我们回家一起写作业吧!”航:“恩,我快点把学校作业做完,早点写,争取写好!”


当航写到400多字的时候,他告诉我,遇到“瓶颈”了。我看时间也不早了,安慰他,可以再充分思考,第二天接着写完。结果,人家发扬了“三剑客”不畏困难,敢于挑战的无敌精神,坚持完成了作业!(本人wzh声明,三剑客的官方新定义是最让老师揪心的三个,不过她的理解也没什么问题)


我知道,“三剑客”的称号是他的荣耀!


魔性地成长

史老师魔性的课堂,点燃了孩子们读书的激情,读好书的信心;史老师在课堂内外,手把手地引导他们思考,教会他们表达!我想这就是“我们不谈分数,但是我们相信我们的分数会很高”的自信之源!


航的成长,让我惊讶!也就只有两年的时间,从不懂倾听,到带着问题去听老师的分析,听同学们的思考;从满嘴跑火车,到能够切中要点回答问题。记得史老师讲《伤仲永》时,航用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来回答不断学习的重要性时,我听到史老师为他鼓掌。我必须承认,我当时也很欣赏这个回答,但是我忍着没有直接表扬航,这点我需要向史老师学习——“纯粹地表扬一个孩子”。


从小到大的课上,航是元老级的学员,他最近的口头禅:“这娃真像当年的我”,虽然有些小嘚瑟,但是航却希望这样鼓励后跟课的同学,不要担心,跟着史老师,满嘴跑火车都没关系,照样可以和我一样阳光成长!作为加餐的中学课,一开始跟着很累,每节课的后半部分要靠游戏续命。而现在,虽然航和其他两位“剑客”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划水,但已经不需要游戏手机等续命了,现在还能偶尔冒个泡,一直能跟到4小时的最后一分钟。


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聪明就仅仅是一个表象了!


航这次“语文第一”,我们一边为他高兴,一边也清楚地看到一些问题。因为这个测验没有考作文,而航的作文得分不是班级最高,只是中等。我和航爸就在高兴之余,善意地提醒了航:“要在作文方面再下点功夫,写作文不要满嘴跑火车,遣词用句要多斟酌!”


航居然满不在乎!还一本正经地教我们怎么去判断 “帅”!


“帅”与作文

航:“爸妈,你们觉得我帅吗?”

我:“帅的!”

航:“那是亲生的!”接着说:“来我们说正题:一个人帅不帅,跟他穿什么衣服无关!有些人穿着自己买的潮服时,看上去帅帅的样子!可是穿校服呢?惨不忍睹!你看我,就是穿校服也是帅帅的,对吧!穿什么衣服不重要,关键是人要帅!”


我们被航强大的自信征服了,我和航爸一起点头表示同意。


这时,航切入正题:“文章也一样!不能只因为它穿着华丽的辞藻,就武断地说这篇文章是好文章。我们要退去华丽的辞藻,看它是否有思想,有思想的文章,无论用不用华丽的辞藻,都是好文章,跟我穿不穿自己买的衣服都一样帅,是一个道理!”


我和航爸,就只剩下热烈鼓掌的戏份儿了!


这强大的自信和逻辑,也只有史老师亲学生有了!


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聪明就仅仅是一个表象了!


变聪明的,哪里只有史老师课堂里的学生啊!亲学生的妈妈们,也都变得更加聪明了,一篇篇美文,给我交作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过,我不怕,我只是想通过这篇作业说一说:我这段时间对航和我的成长的一点看法和想法。更何况,咱大帅哥说了有想法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哈哈哈!


顿悟

为一名资深老教师,我对自己的表达能力,一直很有自信。但是半年前,我的学生们进入初二学习阶段,我发现,和学生们的交流沟通越来越困难。初中学生跌跌冲冲无理数一脚跨进无理式的大门,确实是有困难的。但是,课堂上那一双双眼睛,看着我,很空洞,很迷茫。他们似乎很难理解我说的话,感觉学生被罩在一个空气罩中,根本听不到我的话!这是我教书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怀疑自己,第一次上课上到那么揪心。


随后,我一再降低难度,一再调整授课方式,学生的眼神改变不大。我也迷茫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学期开学初,学校安排我教的班级的语文老师介绍她的教学经验,因为这个班级的语文成绩在全区排名是靠前的。我带着学习的心情,认真地听了她的发言,结果,我愤怒了!这位老师,很勤奋,研究考题,整理文学常识,整理阅读的篇目。但是,她却从预备年级开始就一直通过默写和套路这两种方式逼学生学习语文,还占用了学生早读、午休的时间!好心疼这些孩子!


反观史老师群里,不断有娃语文成绩又创新高,不断有娃佳绩传来。那天,传来香港大学向胡Plus伸出橄榄枝的喜讯时,我瞬间顿悟。


脑子里就有了上面一直重复的那句话——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聪明就仅仅是一个表象了!


再看看我的学生,真心为他们的未来、他们的成长而焦虑!因为在学生最需要思考的时候,她在训练他们套路;在学生需要文学滋养时,她逼着他们默写;为了短期的自私的目标,她浪费着孩子宝贵的时间!难怪学生每天都神情困顿、麻木,眼神空洞!被这样的短视老师害成这样!居然有这样的语文老师,太浅薄了! 我们期待的语文需要的是积累、鉴赏和思考,我们期待的语文要能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真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能如我们的孩子一样幸运,遇到史老师这样的引路人,早日走出狭隘的洞穴。






乐乐妈妈


B




史老师的网课不仅仅是语文课,它还是历史课,经济课,思辩课,两性课,包括了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


01

2018-09-19

遇上史老师我才知道

 所谓捷径才是弯路




丨乐乐妈妈

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妈妈。关于教育也从来没有自己独立的主见。但是我喜欢学习啊,见到国外的快乐教育、素质教育的好理念,我就发誓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不过我也是个充满矛盾的人,看到别人的娃由于从小勤学苦练在各类竞赛里获奖,就会看家里这个佛系少年不顺眼,懊悔当时怎么没严格要求,让他好好刷题,认真练字,练上一门乐器,或者逼他小学就把新概念2给学完,那我现在得多有面子省心啊。看着孩子明明有潜力,但是就只满足达到班级中上,不肯追求卓越,我就会自动播放一段:如果你不能稳定在班级前十,你就不能保证年级前一百五十名,你不能保证在年级前一百五十,你就没办法上市里最好的两所重点中学,上不了重点中学,你就别指望考上满意的大学。你别想着考不好就将来出国,出国也要英语好,让你背单词你也不背,人家外国人英语都比你还好,你还得有自己擅长的科目。要不你现在就去做两道竞赛题去?


跟大多数的妈妈一样,我总是会焦虑。我在孩子四年级的时候就潜伏在小升初群了,初一开始就开始潜水中考群,就不提最近加入的信息奥赛群和留学群了。我想我早点下手多花点时间做点调研,冲在前面摸清情况,就能够帮助孩子少走弯路,给他指出最有效率的成功之路。


直到,我遇上了史老师,我才知道所谓捷径才是弯路。



初识网课

初识史老师的网课是2017年的春天,跟一个朋友微信聊天时她提到儿子正在上一个语文网课,孩子挺喜欢,她还特别强调这个课跟一般语文课不一样。那时候乐乐正在小升初,杂事比较多,并没怎么放在心上。心想:“还能怎么有趣呢,不过就是那些文史知识加上解题思路嘛,最多就是老师比较幽默会哄小孩子罢了”。大概两个月后,择校基本折腾完毕,开始琢磨小升初衔接的事了,才又想起朋友口中那不一样的语文课。


朋友很快给我发来了课程规划和课堂的PPT。嗯, 这确实是一个不一样的语文课。课程规划就很吸引眼球,既包括经典阅读,电影赏析,同时又关注着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如果能让孩子在读经典的过程中提高语文成绩,那真是太好了。只是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初一的孩子应该选择哪个课呢,从小学到大学,还是中学课?群里咨询下来的结果是:初一的孩子建议上从小学到大学。嗯,跟我想要的答案不一样,于是我展开了一番调查研究。小大课面向的是小学中高年级,听说还有不少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也在上,上这个课会不会节奏慢,炒冷饭,浪费时间啊。中学课有挑战,但是我孩子更喜欢中学课规划的内容,再加上听说有几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春季就跟中学课一起上了。 既然别的孩子可以,我们也行。即便中学课有难度,那就算只理解了一半,收获也比小大课多。就这么定了。下这个决心时,我早就把五年级时乐乐由于跟不上(多数是初中生的)机器人课的难度,变得兴趣索然,后来干脆放弃了坚持四年之久的机器人的事情忘了个精光。



从跳一跳到蹦极的中学课

对于中学课的难度,我是有充分认识的。所以小升初的暑假里跟孩子一起回放了中学课一期。中学课的很多书目我也没看过,所以我也很起劲的跟孩子一起预习,一起上课。刚开始的时候,一次3-4个小时的课程经常要分两三次才能听完。老师提问时,时不时还要暂停,跟儿子一起翻书,跟儿子两人分别作答,然后才继续听同学的回答和老师的引导。中学课的同学们真是才华横溢,回答问题时一个个侃侃而谈,虽然我有时候觉得他们扯得有点远。但相比之下,我们娘俩的回答真是简单又肤浅。非常神奇的是,史老师从不直接给出答案,只是引导大家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一一记录在PPT上,最后竟总能理清思路,总结出完美的回答。几次下来逐渐也改变了我以前根深蒂固的一个偏见:那就是讨论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直接指出正确的思考方向才是有效的(我才没有那么浅薄,认为直接给出正确答案才是最有效的,哼哼)。大家七嘴八舌,观点纷杂,花了很多时间,绕了很多弯路,最后才逐渐达成共识,豁然开朗。这看似低效的方法,却在思想风暴的过程中慢慢教会了孩子如何思考,如何在无人指路的时候自己能够逐渐摸索到正确的回答。


慢慢的,一鼓作气听完四个小时的课也不是什么难事了。乐乐适应并喜欢上了这样的思想盛宴。再往后的中学二期、中学三期课孩子已经可以独立的上直播了。每次只要投喂足够的水果和零食给他,哪怕连续奋战四个小时,乐乐也乐此不彼。不过由于中学课的难度摆在那儿,大多数的作业都超过了孩子的生活体验或者思维能力,初一的孩子确实难以下笔,不过我想,就算不写作业,能跟着课程读些经典也是极好的。


与此同时,群里关于初中生到底应该跟小大课还是中学课的咨询一直没停过。老师给出的建议是:初二以下建议上小大。如果基础确实好,那么建议从中学一起开始跟。我们就是中学一期跟下来的,所以我并没太当回事。期间也言不由衷的问过乐乐,他确实非常喜欢中学课的氛围。相比起跟那些奶声奶气读课文的小学生一起上课,乐乐当然选择了跟那些虽然并不认识但又仿佛很熟悉的哥哥姐姐一起上课,那真是一种享受。


如果没碰到中学四期,这样岁月静好的日子恐怕会一直持续。我至今还记得刚看到中学四期《选择滚烫的人生》的规划书时,觉得自己都要燃起来了,有这么多经典啊,都是我想跟着读的。暑假里就迫不及待的跟乐乐一起把推荐书目过了一遍。不过当看到海明威和余华的作品时,就开始犯嘀咕了,作者到底打算讲什么啊。果不其然,两次课下来就开始凉凉了。


既然我都觉得难,那就不用说乐乐了。这当然都是无视“中学课适合高中生”这一建议的后果了。厚着脸皮又一次跟史老师咨询,史老师吐血劝说:所谓捷径才是更远的弯路。撞了南墙的人这才终于幡然醒悟。孩子成长过程中该经历的东西,一步都不能跳跃,不然以后只会用加倍的时间弥补。于是不得已心服口服的转场从小学到大,舍不得放掉的中学课就作为加餐吧。回过头来想一下,要是一开始就能听进史老师的劝说,不追求所谓“效率”,不去幻想自己的娃具有超越年龄的能力,老老实实跟从小到大的课,让孩子跟着够的到的难度,进行深度的思考,或许也能写出几篇打动人心的作业了吧。



动身,共赴一场惊人的旅行

作为一个讲究效率,注重结果的理科女生,交这个作业我心里是有些为难的。如果我的乐乐能够像果果、仁儿那样的课堂小明星提交出高质量的作业,或者有着中学课里树上的卡夫卡那样霸气的语文成绩,那我一定会很乐意跟大家炫耀分享我的教育心得的。没有耀眼的成绩,那这一年我们都收获了什么呢?那就是在这一场惊人的旅行中,我们动身出发啦!


中学课的难度对于初一的孩子来说能跟着听个一知半解已是不易,但孩子还是不断给了我一些小惊喜。从潜水到偶尔也在讨论区回答一些简单问题,从一言不发到尝试排麦,但最让我惊奇的是在中学第二期的电影课《爆裂鼓手》刚刚结束后,乐乐跑过来告诉我说他今天要写作业了。网课下课已经接近十一点半,我睡眼朦胧的建议他要不要明天再说,他激动的摇着头说:我等不了,我必须立刻动笔。孩子在电脑旁奋战到凌晨,终于完成了他中学课的第一篇作业。我当时立刻发了短信给史老师报喜:我们终于动身啦。


作为中学生家长,从小学时90+到刚入中学70-80的平均分,家长的焦虑是不可避免的。幸运的是,这个过程我还不算煎熬。初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试中,乐乐的语文就得了班级第二,而且用乐天派自己的话说,就是不看作文的话就是班级第一呢,哼哼。作为一个理工男,小学时在奥数、机器人和编程竞赛中都曾小有斩获,但不喜读经典也从未上过语文培训班的孩子,竟然在这次据说有中考难度的考试中取得了这样的成绩真是让人意外又窃喜,莫不是暑假陪孩子上网课有了效果?之后语文成绩基本保持在中上水平,虽然时有波动,但似乎心里有一根定海神针,跟着史老师的课思考的孩子,最终会在收获成长的同时“站着”拿高分的,所谓播种有时,收获有时嘛。 


如果没遇到史老师,那个小学五六年级还在看《米老鼠》漫画、《查理九世》和《皮皮鲁》的孩子,不会接触到这么多大家经典,主动捧起《1984》《云图》《明亮的对话》这样的书;如果没遇到史老师,那个喜欢看搞笑电影的孩子,不会知道可以像精读文章那样去欣赏一部好电影; 


如果没遇到史老师,我永远不会知道小家伙的脑袋里其实时时刻刻都在进行思考。面对思品课“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这一明显政治正确的选项,孩子竟然没选。当我回放了《正义》那讲,听过《最后一个女巫》的故事后恍然大悟,终于理解了宝贝哪怕明知道会被扣分也坚持不选的道理;在做阅读理解题时不着急答题,拿出烧烤精神指出文章中比喻论证的不严谨。当我训斥他:别废话,只管答题就好时一针见血的指出:老妈,是不是不管文章说什么你都不加思考的觉得那肯定是对的,哪种敏锐让我自愧不如。


史老师的网课不仅仅是语文课,它还是历史课,经济课,思辩课,两性课,包括了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在史老师网课的影响下,乐乐花两天时间读完了《小岛经济学》(要知道之前我买的财商启蒙书《小狗钱钱》《柠檬水大战》放了几年都没读一页),暑假时又颇有兴致的听起喜马拉雅上的《复旦经济学启蒙课》。如果没遇到史老师,我会以为乐乐就是一个喜欢数学和编程的理工男,他会按照我的设想将来从事目前看来很有前途的AI、大数据或者算法方面的工作,从未设想过孩子其实还可以创造属于他自己的无限可能。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遇到了史老师和她的网课。这一年多的网课学习经历,特别是最近的课程调整,让我理解了很早以前就听到的一句话:不要试图帮助孩子绕过他本该经历的困难,超越他本该经历的成长过程,如果小时候不让他跌跟头,只怕将来的跟头会跌的更重。


很幸运。我们已经动身出发,接下来的旅程,我相信我会很笃定地、陪着孩子,慢慢的走,走在一条长长的路上,培养一个“和谐发展”、渴望“滚烫人生”的孩子。

插图:蒋筱寒





02

2018-12-14


再次回放了史老师的家长课

我总算拿到了“家长上岗证”

丨乐乐妈


上史老师的课就像读经典书,开始的时候并不一定体会出她的好,唯有多读几遍方能体会其中的妙处和史老师的苦心


记得有一阵子,社会上提出“父母上岗证”的说法,对此我深表赞同,那些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长真的应该好好学习一下。至于像我们这样的高知家庭,那可都是讲道理的家庭呐。不过,以往教育孩子过程中跟孩子斗智斗勇的经验告诉我,教育孩子确实需要一些技巧和方法。


于是在乐乐小升初的刚开始接触史老师的网课时,我毫不犹豫的报名了史老师的第一期家长课。那时候我对史老师的课有多好还不了解,只是本能的感觉到:孩子读初中了会比较难管,我得跟老师和其他家长多学习多取经。比如怎么应对孩子的叛逆期;怎么管理孩子的手机和游戏问题;怎么才能让孩子快速适应中学生活;怎么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其实我心里是想怎么才能把孩子培养成学霸,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我可是超爱学习的行动派,家长课我可是一次直播也没拉下。家长课一共六次,我当时觉得收获最大的是第一课:“如何陪孩子读书”,这节课里史老师通过近几年高考的语文题,让家长认识到一个现实,就是高考题目真的很灵活,是真正考验孩子能力的,绝不是死记硬背靠套路就能得高分的。说的太对了,接下来孩子中学的学习决不能死读书,除了要考试好,还要培养能力。


其他的几节课,如果不是再次回放,我印象都不是太深。都是通过小寒,以及史老师几位学生的一些案例,讲了孩子成长中孩子和学校老师,家长的一些冲突。“不要把孩子拱手送人”(我才不会,我总共才这一个儿子,就连老公有时候要教训孩子我都看不下去);“发现我们的孩子”(这个我知道,我家宝宝是个擅长理工的巨蟹男);不把控制当做爱(我可是众人眼中温柔又有耐心的妈妈啊,我才没有控制我的孩子);跟孩子一起寻找出口(那是当然,孩子碰到困难,肯定跟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对了,还有一讲“摆脱原生家庭伤害”(因为不太想回忆,所以暂时还没有重播)


老实说呢,当时觉得这个家长课是比较侧重心理学的,举的案例也比较极端,我从来没设想过我和我的孩子会面临那些情况,走到那种地步。当然课堂上一些家长的分享,让我知道极品老师,极端状况,还是经常会在学校出现的,因此这个家长课确实会帮助到这些孩子和家长。但是对于那个成绩还不错(当然还可以更好),性格温和敦厚宝贝来说,似乎离的比较遥远。而我比较关注的,如何管理孩子的手机和游戏,如何让孩子有效率的学习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涉及的倒不是很多。


暑假家长课结束后,秋季孩子就开始跟史老师的直播课了,直到现在已经差不多两年了。这两年里,孩子先是跟史老师的中学课,后来又转到小大课。这个课程调整说来话长,当时是不得已改回“从小学到大”课堂的,但是在课程调整前后,特别是孩子转到“从小学到大课堂”后的改变,让我对史老师心服口服,只后悔没早听史老师的话。每次孩子直播课后,我都会第一时间回放,一个是自己对课程内容也很感兴趣,一个也是想看看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在这个陪伴的过程中,我自己也从课程有不少感悟,也慢慢有了一些改变。


我也时常与史老师交流,她很欣慰看到我们这些家长的转变,也感叹:“你们这些家长比孩子难教多了”。确实是的,一个不经意的评论,就能让史老师看出我心里还存有“妄念”(总是不自觉的喜欢把孩子与别人家的娃比较,跟大的也比,跟小的也比)。在史老师的课上我也学了很多道理,但这些道理用来劝别人的时候我总是淡定自若又充满理智,一旦轮到自家孩子就难免要焦虑上火(因为总是下意识的认为,自家孩子无论从遗传学,还是我们提供给他的教育资源,都不能简单的跟平均值比,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我也对史老师还有其他熟识的网课家长说,要多敲打敲打我。在这个背景下,我开始回放史老师的第一期家长课,开始“自我敲打”。


课还是那个课,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暑假的我了。再次按下家长课的播放键,我不是为了怎么管好孩子,而是想时刻提醒自己怎么做一个好家长。


还是小寒和史老师学生的案例,但孩子一年半的初中生活和变化,让我在听课时能更有带入感了。我曾经以为娃作为正态分布中间正常的部分,甚至是右侧偏优秀的部分,这些极端案例跟我不会有半毛钱关系。但是身边看到和听到的,这种老师、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经常走入的误区却屡见不鲜,相差的也可能就是一根稻草。回放时听着家长课史老师的分析,听着其他家长的讨论,以及史老师念出来当年我无知又不自知的发言,不由得背后直冒冷汗。


如果不再次回放家长课,作为家长的我,在学校老师出现案例中的情形时我会站在孩子一边作为他的强大后盾,替他伸张正义吗?还是说会跟以前一样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本来就是残酷的,你将来走到社会上碰到的还更加多咧”。如果我的孩子碰到案例中有辱孩子人格的情形,我会不会虽说心中不快但又懦弱的不敢与老师当面理论,无可奈何的把它当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历练、磨难和成长的痛苦”,或者更有甚者会以让孩子“长记性”为理由助纣为虐?


如果不是再次聆听,我还以为父母跟子女之间的极端矛盾只会出现在没有文化的家庭,是简单粗暴教育的后果,像我们这种父母都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才不会出现呢。其实家长课提到的案例中不乏家庭条件优越,父母也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或者事业小有成就的人。这不就是我自以为不会有问题的家庭吗?细细想来这种家庭才更有它的危险之处。正因为父母受过高等教育(姑且称为教育吧),所以往往自以为是,更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反而会对孩子“不听自己充满睿智和人生经验的劝说”更加无法理解,更加痛心疾首,因而更加会按照自己的“成功经验”,和社会对成功庸俗的定义来培养孩子,嘴上说是为了孩子的前途,又何尝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至少不能比自己差,丢了自己的面子)


我也曾经对于目前教育的现状不甚满意,然而除了抱怨我又做了什么呢?我让我的孩子去适应这个体制,因为我曾经坚信:“如果这点挫折,这点苦都吃不了,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如果你想摆脱这个体制,行啊,你像比尔盖茨,韩寒一样辍学,奋斗出点名堂啊。奋斗不出来就别抱怨目前的体制”。一方面按照体制,按照家长的“睿智经验”规划着孩子的一切,让他循规蹈矩,一方面又心存妄念,希望孩子能够拥有现代社会所推崇的“创新,独特”。从小到大,我想到的是体制要什么样的孩子,社会要什么样的人,我唯独没想多孩子自己想要他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曾经是一个什么样的家长啊。我记得有一次家长课上史老师读了一封听到读大三儿子要退学的父亲写给孩子的信。回放时很汗颜的听到当时自己在讨论区表示,非但没觉得父母的做法有啥问题,反而觉得他们做的相当的理性和克制,换做是自己可能更加抓狂呢。我曾自以为是一个通情达理的好家长,但那只是因为孩子并没有试图越出雷池一步;我曾自以为我给孩子的是一个“新型的民主家庭”,但其实不过是用温柔的语气,或者打出“妈妈这么辛苦你对得起我吗”的苦情牌,软磨硬泡让孩子接受我的决定;我曾自以为愿意敞开心扉跟孩子平等的聊聊,但多次的唠叨和抓住机会就不失时机的教育一下,让我得到的更多的是儿子的沉默。



再次回放史老师的家长课,我的感觉除了后怕,还是后怕。以前自以为是一个好家长,按照学校要求,按照社会需要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按照我们父母自己的想法,给他规划好了他的将来(我们不求他大富大贵,只要他有一技之长的, 成为某个专业技术领域里的成功人士,过上体面的生活),并按照这个目标去培养他。这中间如果孩子的行为稍有偏差便难免焦虑上火。这个过程中唯独没有考虑到的就是孩子自己的内心,孩子自己的想法,(曾经想当然的认为孩子还小,他根本没见识过社会底层的无奈,他懂什么啊)。为了让孩子不要经历挫折,我苦心规划,事事想在前面,当我再次未雨绸缪的打算为他规划他的学习安排时,孩子忍不住喊出“你就不能让我失败一次吗?”我猛然惊醒,我这不就是史老师家长课上试图控制孩子的家长吗?我一直以为是为了他好,所以不自觉的为孩子规划好“成功之路”,其实剥夺了孩子自己的生命体验,包括他受挫时候的痛苦,从痛苦中的感悟,包括他为了解决问题和找到自己内心的各种尝试,包括他终于经过N次试错后终于在N+1次取得成功的狂喜,包括孩子通过挣扎蜕变的整个成长过程。而我以前都做了什么?我恨不得把他从蛹里直接拉出来让他成为蝴蝶,我以为这是为了他好,我忘了他本该拥有的属于他自己的生命体验,不仅仅是甜蜜和成功,我试图安排他的将来,却忘记了命运已经为他做了最好的安排,等待他自己去探寻。


想通了这一点,之前那些为了手机使用,为了课外时间安排,为了培训班而发生的争执,不过是我的控制和孩子的反控制。原来问题的根源在我这啊,那只要家长改变了,以前这种跟孩子的“争执”,所谓“孩子不听话”也就不复存在了。想到这,顿时心平气和,内心充满了欢愉和对未来的期待。


上周编程课老师通知寒春续报,孩子说不打算续报了。我没有像之前那样指责他“碰到困难动不动就放弃”,“你需要提高学习效率而不是减少兴趣班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只是淡淡的问他:“你不是还挺喜欢编程的吗”。“嗯,我觉得现在的内容比较难,老师讲的比较快,我想把这段时间学的内容自己看看书,刷刷题”。 “嗯,是挺难的,我们读大学时候都没学到这些算法,估计只有计算机系本科生才会学到呢。什么?你要自学啊,那真是太棒啦,那可是需要自己规划时间,自己克服困难,自己在网上寻找帮助呢,真是太了不起啦”(逮到机会就要使劲的夸宝贝,千万别怕孩子骄傲——史老师语)。这样想通了,之前总被我拿来说事的娃的那些缺点和毛病好像也都没有了。家长不去控制,孩子自然无需反控制,接下来的日子真是“相看两欢喜”啊。


晚上,捧着双十二到货的柏拉图的《理想国》,看到传说中的“杠精”苏格拉底拉住人家讨论“正义的定义”,忍不住拉过孩子一起读,看到他老人家果然是名不虚传,让听众听得头晕,听得火大,跟娃俩人在沙发上边读边笑成一团;稍晚,娃用他那迷倒一众小娃的磁性嗓音给我读新到手的《爱伦坡小说选》里有趣的段落,感觉真的很美好。(平时要读经典,只有寒暑假才能读闲书,哦,你读书的时候不要含含糊糊的,发音要清晰,这个念头忽闪了一下就灭了)


再次回放史老师的家长课,才终于理解了(当年无法体会到的)史老师课上想要传达给我们的内容。哈哈,其实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完全理解了,不过再次的听课,确实有不少新的感悟,感觉我终于可以拿到这张“家长上岗证”了。


不过功力到底不够,心里还是有点发虚的。不去控制,那孩子会不会跑偏,不去控制,又该用怎样的方法才能够点燃孩子内心的小宇宙,让孩子为梦想而努力?一想到这样的问题,就缺少底气,生怕定力不足,又走回“控制”的老路。还有啊,如果不去控制孩子,那我看到孩子的缺点,要不要干涉,又如何跟一个不完美的孩子共处呢?记得一次跟史老师交流孩子回到小大课堂后终于找回自信,积极排麦的事情。我自然是欣喜的,不过看到孩子回答问题时简短意赅,或者说话有点含含糊糊的就又觉得有些美中不足。当时史老师的话让我这个当亲妈的差点留下眼泪,她说:你不懂,那是孩子内敛,深沉,而且她爱每个孩子本来的样子。当时想想真是惭愧,我一个做亲妈尚且不能做到“爱孩子本来的样子”,总想把他改造的更完美,我爱的是那个优秀的孩子,是他的优点,还是孩子本身呢?如果不去控制,我该如何跟孩子的“本来样子”,跟孩子的“不完美”共处呢?我是那么希望他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啊。想到这些问题,心里还是一团迷雾。


不过史老师好像预料到了这些,这个寒假,对,就是这个寒假,史老师的家长课(二期)就要开了。据说课上要分享她跟小寒的成长故事。对,就是那个充满个性,曾经不够完美,成长过程小有波折,但现在整个生命都在发光的诗人/艺术家/好女儿/美少女——小寒。好想早点听到史老师跟小寒的故事,怎么跟“不完美”的孩子共处,怎么发现孩子的闪光之处,怎么点燃孩子的内心。


哈,我要跟着史老师继续修炼,跟宝贝共同成长,学会做一个好家长,这样才可能引导宝贝发现自己的内心和梦想,并能按照他的梦想而活。


寒假家长课堂见啊,史老师,还有抱团打气的家长们!


2018年12月14日  第五稿







03

2019-01-10


你的幸福,别人无法定义


乐乐妈

(家长课还被催作业,史老师简直了,要再这样的话,下期家长课,我~还~要~报!)


亲爱的乐乐宝贝:


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你现在正在读初中,应该关于成功,关于幸福,关于人的成长,关于追求梦想这些正在思考或者有些迷茫吧。说老实话,我都忘记自己是否曾经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又是否得到过答案了。我只跟你谈谈让我觉得幸福,觉得成功的那些时刻吧。


妈妈出生在七十年代,我们这代人不必像外公外婆他们一样遭受战乱、社会动荡之苦。虽然物质生活不够丰富,大家倒也乐在其中。筒子楼里,一家四口挤在在一间20平米的房间就已经很满足了。晚饭时分,过道里飘满了饭菜的香味,谁家要是烧了好吃的,小伙伴们能蹭上几口那就太满足了。过年是小孩子们最期盼的,因为只有在那时大人才会给孩子置办几套新衣服,然后会美美的穿上一整年。那个时候作业很少,也根本没有补习班,只要一招呼就可以凑上一波孩子在研究所大院里面疯玩,玩泥巴/弹弹珠/斗纸牌/跳房子/跳皮筋,一玩就玩上好久,直到小朋友被一个个喊回家吃饭。


春天里跟小伙伴提个小篮子在田埂上挑荠菜,挑了满满的一篮子,颇有些居功的回到家等待父母的夸奖,晚上又可以吃美味的荠菜豆腐羹了。夏天的时候,蜻蜓多起来了,有体型较大的绿头蜻蜓,有纤小但是灵活的红辣椒蜻蜓,要是不当心被它咬上一口,还挺疼的。在草地里潜伏,快速出击,虽然被蚊子咬的满腿包,但是一想到能够捉到几只美丽的蜻蜓带回家在屋子里当宠物养着,这些都不算什么。在大院里偶然发现几小株樱桃树,在秋季一天跑几趟去看看有没有变红,有没有被人偷偷采走,若最后能吃到两颗这酸酸甜甜的小果也能欢喜许久。


等到上学了,那又是另外有一番乐趣。我读小学那时候数学奥赛还不流行,当时教我们数学的王教导从各班选了数学好的同学在下午自习课的时候专门给我们开小灶,每次都是在同学们羡慕的眼光中,背上书包早早离开教室去到我们的培训教室。当然培训也不都是讲数学题,有时候会跟我们比赛下象棋,王教导不仅可以车轮战一对多,而且他还能下盲棋,有时候恶作剧偷偷移动一个棋子,他稍后就能发现。读中学的时候,班级开始流行武侠小说和言情小说。但是大多数同学来说是买不起整套的,只能跟别人借书看,往往一本书都排了好几个人等着借,如果能恰巧在周末拿到书,那真实太幸福了,可以独占两天一口气把整套读完。


老师让我们努力读书,告诉我们这世界上就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人者食人,治于人者食于人。如果不想治于人,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战役中取得成功,这样将来才可以找到一个福利好的铁饭碗,这样就不用作看天吃饭的农民,也不必担心会因为企业倒闭而下岗,将来我的孩子填学籍表时,家庭成分一栏就可以光荣的写上“干部”而不是农民或者工人。


就是这样,考霸妈妈就一路开挂的在各种考试中披荆斩棘,也如愿抱上了铁饭碗。接下来的日子也是越来越顺心。刚工作就一步到位贷款买了三室一厅的房子,这可是外公外婆他们奋斗一辈子都没得到的。再往后,家里有了你,欢乐的日子就更多了。随着你的探索领域越来愈大,后来在小区又添置了一套房子,跟外公外婆他们过着可以相互照顾又互不打扰的幸福生活。没有什么野心的我,觉得一切都如此完美,似乎没有什么再需要追求的了。


你们这代人比我们幸运多了,从一开始就过上了我们两代人奋斗才得到的舒适生活,简直就是糖水里泡大的一代。可我为什么却感受不到你的快乐和对生活的热情。准备好的饭菜吃了几口就说饱了,价格不菲的战斗陀螺和乐高也是玩了几次就没了兴趣;换季要给你买新衣服,都要好话说尽才肯跟我去商场试穿一下大小。每到新年或者你的生日,我都会发愁,要准备什么礼物才能让你开心呢?


让你开心、幸福、成功可以说是我现在最大的希望。你的一生幸福了,我们做父母的才能觉得欣慰和快乐。那怎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呢?


我曾经坚定的认为:人往高处走,你们这一代一定要过得比我们更好才行。可是在这样一个经济快速转型发展中的国家,面对如此大的竞争压力,怎样才能过得更好?一个体面的工作,相对的舒适的生活条件是必须的,毕竟你们的生活的起点这么高,怎么吃得了物质贫乏时代的那种苦。但要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就需要名牌高校毕业;为了上名牌高校,就要在高考、中考中脱颖而出。所以你唯有努力学习,才能创造自己美好的将来。我会为你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对你成绩的波动大惊小怪,整日絮絮叨叨的数落着你在学习上不够有上进心“不为自己的将来负责,浪费自己的天赋”。妈妈的焦虑,我们母子之前的矛盾、争执也正由此而来。


家长课上史老师指出我们家长之所以焦虑,是由于将幸福跟财富关联起来了,由于担心将来得不到足够的财富(与幸福高度相关),因而就会焦虑。(史老师原文:“一种生活中,如果个体生命体验不在场,即使赚再多的钱,有再高的社会地位,拥有再多的可以计量的实体财富,这种生活也是焦虑不安的”)。难道不是由于财富不够才会焦虑吗?如果家里有了足够的财富能确保你一生无忧的生活,那我还为你的学习成绩焦虑什么?光有财富带不来幸福,但缺少了财富也是不行的呀。老实说我对史老师的话当时没能理解,这跟我之前对于幸福的认知完全不同,害的我“脑震荡”了几天,原来根深蒂固的想法才稍微松动一点。我跟你说说我的理解,但更多的关于幸福的理解要靠你自己去思考。


我并不是一个拜金的人,所以大富大贵不是我的追求。但我一直觉得要想幸福,一定的物质基础是需要的,这个物质基础就是不为生活所困。在一个宜居的城市能够有一个安定的小家,目前看来动辄几百万起步的房子就是一个门槛。这在我看来是生活的必需品,为了这个必需品就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我看到过很多生活困窘无奈的人:租住在小区车库时刻担心被赶走的保洁员,由于没有足够的钱只能跟人合租在一套房子在车站跟男朋友吵架的女孩。如果有钱,这些烦恼都可以解决。让我这个想法有所松动的是,我确实也看到一些贫困的一家人彼此相互扶持的那种温暖;跟维修工人聊天时,虽然女儿只考上了大专也一脸骄傲的父亲。那也是真真切切的幸福,哪怕他们的生活在我看来并不如意。但说到底,幸福是自己的一种感受,我又有什么资格在一旁评判或者仅仅由于他们物质的贫乏而怜悯他们呢。


史老师推荐我们看一些书,这些书我之前多少也浏览过一下。《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刀锋》、还有之前看过的《月亮与六便士》。我觉得我们可以一起重读一下。大致相同的情节就是一个世俗中过着成功体面生活的人,突然不知道为什么抛下舒适的生活,去追求一些其他,哪怕承受生活的上的困窘。之前读书时我的感受就跟主人公身边的人一样无法理解他们的行为,是安逸日子过惯了,想追求一下刺激?还是中年危机?当然不能这么肤浅的理解。那他们放弃现有的一切到底在追求什么?自己被压抑的兴趣爱好?想不顾一切做回自己的冲动?我觉得我需要重读一下了。


不管怎样,经历了这个家长课后的“脑震荡”,我固有的对幸福、成功的定义有所松动。它或许跟财富无关,或许有那么一点点关系?有时候我不禁会想,如果你将来的生活虽然并不能给你富足的物质生活,但你自己乐在其中,我会怎样?我会由于我觉得你不幸福而干涉和控制你的生活吗?如果你服从了我的控制改变了你原有的生活,我看着是安心了,但你真的快乐吗?如果你不快乐,那我又怎么会快乐?每个人的幸福、成功,归根结底是他自己的主观感受。


妈妈的思考很有限,似乎也没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我能给你的唯一建议是:阅读经典,跟你的内心对话,找到你自己对于幸福、成功的理解,然后去践行它,过你自己想要的生活,别管别人怎么看,包括我的看法。


 希望你幸福的妈妈

2019年1月10日 





04

2019-02-21


希望你能拥有一个诗意的人生

乐乐妈

在我小时候,那个物质生活算不得丰裕的年代,愿望倒是有不少:可以是街上正流行的红裙子,也可能是订上一整年的《少儿文艺》。理想嘛,朦朦胧胧的也有过一些,但大多没经过深思熟虑,就是考虑长大后要干什么时偶然冒出来的一些个念头:既然数学好,那么长大就当一个数学老师吧;后来听说了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很受鼓舞,就想着那就承袭父母的职业做一个工程师或者研究员吧。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说这些理想是我的,但又好像不全是。我现在都还记得大人们跟我说的话,女孩子做老师挺好的,工作稳定还有寒暑假,将来就做个老师吧;你挺擅长理科的那就学数学吧,将来回母校教书。大人们自然是有经验的,听他们的话总没错,所以我并没有太多考虑就报考了数学师范专业,只是后来读了研究生,就转而做了大学老师,从事着我喜欢的教学和并不算太喜欢的科研。


至于梦想,小时候大概也曾做过一些白日梦吧,现在实在是记不清了。虽然没有梦想的生活好像缺少了些色彩,但(曾经)我觉得倒也没什么大问题。再说追求梦想的过程免不了经过一番辛苦,走一些弯路,最后甚至可能是失败。不去折腾,也能有一个虽然不算完美,但总算还过得去的安逸的生活,这样也不错。


但是当我提笔打算写这次关于梦想和理想的作业的时候,当我试图努力去回忆自己的梦想和曾为梦想做过的努力的时候,突然背后一凉,惊诧又有些失落的发现,我从小是一个多么乖巧懂事,让人省心的好孩子,从未对自己的未来有过“越矩”的想法。就那么顺其自然的按照大人们的期望和规划,报考了(他们眼中最适合我的)数学专业,选择了(他们口中最合适女孩子)教师工作,在大人们认为不该早恋的年龄专心读书,在大家认为该成家立业的时候恋爱结婚。一切都如此顺利,顺利到不知道是一种幸福,还是一种遗憾。


小时候大概也是做过白日梦吧,只是可能觉得太过“离奇”而根本不会跟别人说。比如因为喜欢看侦探小说(剧),所以特别崇拜法医,一边跟帅哥侦探搭档,一边冷静的利用高超的专业知识从各种证物中发现蛛丝马迹,最后破解一桩惊天大案是多么酷的事情啊。像这样的想法,多半大人们会说:你知道做法医整天都跟什么打交道?现实哪有电视上演的那么好。所以像这样肯定会被否定的念头,我就自己想想而已,然后就自己说服自己,这终究只是个白日梦。日子久了,这种肯定会被大人们认为不切实际的想法都懒得去想了,反正他们不会同意的。现在的我,倒是不用担心大人们不同意了,我还能去追梦吗?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的,怎么还可能为了梦想去折腾,而且,更有点可悲的是,现在似乎都失去了做梦的能力,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维持好现在安逸的生活,再把孩子培养好,这就是我现在的想法。


这样平平淡淡毫无波澜的状态,在有的人看来,就是生活本来的样子,哪能一直有“梦想”和“激情”。但是回想起来,终究还是不免遗憾。一直做着世人眼中的“好女儿”“好学生”“好妻子”“好妈妈”,但是却很少会想着要任性的做一回自己。这样按部就班的过着那种被规划好的一帆风顺的人生路,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


正是有了这样的遗憾,所以,我希望你——我的宝贝:


首先是不要给自己设限,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以前妈妈总是按照“为你将来好”这个原则,帮你规划你的人生。自以为对你兴趣和特长很了解,对你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领域多多少少进行了引导和启蒙。帮你选择兴趣班,培训课,帮你决定要参加什么竞赛,甚至规划好要通过不同的夏令营分别培养你不同方面的能力。现在想来真是惭愧。我一方面对自己曾经被规划好的人生满是遗憾和不甘,一方面又不自觉的重蹈覆辙。我希望现在收手还来得及,将你的人生还给你。如果你自己不喜欢不愿意,你可以选择忘记掉之前妈妈对你未来的种种规划和设想。如果有一天我又不自觉的把手伸的过长时,我多么希望你能不妥协,勇敢而坚定的对我说:这是我的梦想,请你不要干涉。有梦想,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第二,当你有了梦想,要勇敢的去追梦,去迎接那个不可测的但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当你放弃了别人替你规划好的人生,走在自己的追梦路上的时候,会出现很多不可预知的情况,甚至(多半)会有失败的风险,但也正是这种不可预知的风险,会带来无限的可能,正因为如此,未来才充满希望。需要注意到是,追求梦想并不是意味着要梦想一定要成功,也并不是说梦想成真了,这个梦想才是一个“好的梦想”。更重要的是你在这个过程中的人生体验,你认认真真的,实实在在的,有情趣的生活过,这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希望你能拥有一个有诗意的人生,而不是众人眼中“成功”的人生。要是没上过史老师的家长课,我是断断会说出这样的话的。在理工女的脑子里,诗意就约等于“风花雪月”甚至有点“矫揉造作”和“无病呻吟”了。王小波曾写到“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人生”。史老师说诗意来自“对现实生活的努力建设、创造的勇气,去创造一个不应注定重复被设置的现实”。诗意的人生就像加缪笔下的西西弗一样,面对巨石,承认“这是我的石头”“这是我的命运”,但是,无论成败,这个过程我一定让它有意义,一定让它有价值。所以一定要负责的过好现实生活的每一天。(史金霞,2017,教育一场惊人的旅行)。


最后,既然选择了追逐自己的梦想,就要勇于承担后果,但一定不要因为害怕承担后果而任由他人设置你的人生。当你遇到困难,或者迷茫时,爸妈是绝不会看着你一个人“大战风车”而袖手旁观的,我们会尽我们所能给你支持,给你穿过荆棘的勇气和力量。而且换个思路想一下,最差的情况会怎样,总不至于饿死,最不济总是可以回家的啊。这样想来,追逐梦想过程中所伴随的风险也不那么可怕了吧。那就勇敢的出发吧,奔赴你的惊人旅行。



后  记


从最初希望从家长课上学到如何“对付”孩子,后来才意识到家长课是专“治”家长的;从仅仅希望做一个好家长,要培养一个“成功的孩子”,到几次脑震荡,多次颠覆原来的世界观,最终收获了自己的成长。直到此时我才大约明白家长课《做勇敢父母,赴亲子成长惊人旅》这个题目的含义。谨以此文作为史老师第二期家长课第一讲,第五讲,第六讲,第八讲的作业(一稿多用,手动得意)

注1:理科生被“梦想”,“理想”,“愿望”,“目标”这几个概念弄昏了头。

注2,本文最有哲理的部分都来自史金霞老师第二期家长课课件,以及《教育,一场惊人的旅行》一书。我深以为然,但自己却表述不好,所以借史老师的话,鼓励孩子勇敢的追求他的诗意人生。





05

2019-03-10


我盼望已久的那个起飞的

时刻已经来临

乐乐妈

当乐乐跟我说要打算这学期一次不落的完成从小学到大(五期)的作业时,我高兴之余,心里不免怀疑他能否说到做到。毕竟跟了网课快两年了,交过的作业一双手都数的过来,作业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直到第二周,看到家里这个初二的大男孩,在周末上完各种校外课程后,在完成学校略显繁重的作业后,周日的下午,自觉地打开电脑开始写作时,我知道这次他是认真的了。好不容易忍到晚上,我打开CCtalk一睹他作业的真容,在这篇关于“谁该为孩子的人生负责”文章里,孩子思考全面,条理清晰,用词准确,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让人忍不住赞叹!这时我终于放心,这期乐乐不仅会完成每一次作业,而且可以肯定他会非常认真地去完成每次作业。


我等待许久的那个起飞的时刻,终于来了。


欣喜之余,又不禁回想起史老师当年反复劝告的情景,如果两年前我及时听取她的建议,选择现在这种方式听课,这个时刻会不会来得更早些呢?史老师怕我焦虑,说要向前看!而我知道,是时候该停下来,回头看看乐乐走过的路,真实地讲述这个孩子的成长故事,也希望能给更多像当年的我一样心急如焚恨不得孩子一步登天的家长们,一点帮助。


初 识

初识史老师的网课是在17年乐乐小升初的那个春夏之交。知道史老师的课程时已经错过了直播季,于是计划在暑假回放一期,并在秋季直接跟二期。记得当时在选择“从小读到大”,还是“中学综合读写课”时,颇为踌躇了一阵子。咨询史老师,她的建议是初二以下建议听“从小读到大”,并且一定要从第一期开始,她说别看课程名字是“从小学读到大学”,课程的难度其实是初中以上的。虽然道理谁都懂,要一步步打好基础,然而多番考虑之后,我还是给孩子选择了中学课。


这种种考虑包括:


  1. 在我看来,中学课的内容更深刻也更吸引人;

  2. 既然秋季就是初中学生了,当然要上中学的课;

  3. 当时有几个同龄的孩子也在跟中学课,而且看起来挺适应的。

  4. 从小学读到大学虽然是小高到初二的设定,但是课堂上混进来一些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会不会拉慢我们前进的脚步?

  5. 如果中学课的课程难度设定为100,从小大课的课程难度是30,那么哪怕中学课只理解一半,也能收获50.(事后回想起来,我不知道当时自己这个前提假设是怎么得来的……);

  6. 孩子随我,聪明,所以,不能拿同龄人的平均值来衡量他(估计每个当妈的心里都觉的自家宝贝不一般,只不过我脸皮厚说出来了)。

  7. 省钱,其实我也知道小大课是打基础的,如果能够主上小大,寒暑假用中学课作为加餐是最佳的,但是如果能够跳一跳够到中学课的话,省下了上小大课的钱,也省下时间留给其他科目的学习。就这样,实际上是心里早就有所倾向,然后又找了这些理由来说服自己。


然而,后来的发生的事情告诉我:

理由千万条,选课第一条,

选课不合适,母子泪两行!


动 身

乐乐从17年秋季开始跟中学直播课。


直播跟录播有很大不同。之前暑假里回放中学一期时,一课的内容我跟孩子往往需要花三到四次听完。听课途中时不时暂停思考,或者倒回反复听。


然而,直播就完全不一样了,节奏快,难度大,而且通常连续奋战3~4个小时,对当时刚上初中的孩子来说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都是一个挑战。


好在乐乐是个小吃货,只要不停投喂各种零食,他倒是能坐的住。至于吸收了多少呢?不是很确定,多数的课都超过了初一孩子的认知,所以他从不排麦,讨论区也很少他发言。作业更是无从下笔。他在中学课上毫无建树的状况,对他的年龄和学龄来说是情有可原的。但当初是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咬着牙也得走下去。


当然,在艰难地跟中学直播课的过程中,乐乐还是取得了一些进步:首先对于网课的兴趣明显提升了,从开始我担心他能否坚持下来,时不时要推开书房检查一下他的上课状况(会不会切换到游戏界面?)。到后来,他上课期间哪怕要去洗手间时,也要先在手机端登陆课堂后才抱着手机安心离开座位,唯恐遗漏课堂上任何的细节。而且还不时能给我一点小惊喜:我记得他第一次作业是中学课《爆裂鼓手》那课,直播结束已经是夜里十一点半,乐乐跑过来激动的跟我说:“我要写作业”而且等不到第二天白天,当晚连夜完成了他的第一篇网课作业。我不顾那时已经是凌晨时分,激动的发消息给史老师报喜“我们动身了!”


网课的学习也养成了孩子爱思考、爱阅读的习惯。一次在做阅读理解题时他拿出烧烤精神指出文章中比喻论证的不严谨。当我训斥他:别废话,只管答题就好时,他一针见血指出:“老妈,是不是文章不管说什么你都不假思考的觉得那肯定是对的?”,那种敏锐让我自愧不足;渐渐地,那个原来只偏爱漫画、侦探这些通俗读物的孩子,突破了舒适区,捧起了经典。


接下来的中学课第五期,有一讲是《爱恨与修复》,这本书史老师早就推荐过,一年来,我几次捧起,又几次放下,那真是一本硬着头皮也读不下去的书。宝贝得知后,给了我一个鄙夷的表情,然后默默地捧起那本书,书确实很难读,但小家伙没有放弃,以一天十页的速度稳步推进。我知道等到上课前,他一定会认真读完这本书的。而我,到写这篇文章时为止,还没勇气再次捧起那本书。


很多家长都关心网课能不能提高在校的语文成绩,反正对于我们这个小学时极少阅读经典的理科男孩来说,借用他的语文老师的评价就是:(孩子在理科上的优势毋庸置疑),语文的优势还不够明显。唯一接触并坚持的语文课就是小升初暑假开始的史老师的网课,进入中学以来他的语文虽时有波动但基本能保持在中等以上,偶尔还会给我一些惊喜。我觉得如果我还不满意那就有点矫情了。


回 归

回归小大课堂是在18年秋季。最初看到中学四期的规划书时有多燃,上课时就有多懵。上了两次课后直接凉凉(注1。然后厚着脸皮又去找史老师,撞了南墙的人终于理解并接受了史老师的吐血劝说,心服口服,乖乖地回到小大的课堂。此时的小大课堂跟一期已经有了些变化。经过史老师的悉心教导,那些跟上来的中低年级的孩子已经个个身怀利器,思维敏捷,课堂的节奏更为紧凑,孩子们的讨论也更为深入(其实,这也是一个“我以为”,当后来去听从小到大第一期的时候,才发现在倾听史老师引导中低年级的孩子们思考发现时,同样有很多收获,难过高三毕业的括号君,在高考后的暑假听完从小到大一期后,还写了一篇文章讲述他的收获)。


插班进入小大课堂,乐乐很快如鱼得水。到底是初二的孩子了,何况听了那么久的中学课,虽没吃透,也是吸收了不少养分的,相对于小伙伴们来说,对于问题的理解更为深入。讨论区发言简短,却常常一语中的,很快就成为小大课堂上的活跃分子。印象中总觉得孩子比较腼腆内向,所以从没指望他排麦,但后来他竟然多次排麦,一时间成为“排麦小王子”,据说还收获了几个小粉丝。要知道在小大课堂发言的话是需要提前排麦抢麦的,只有发言意愿极强的人才会去抢麦。小大的作业对于他应该是够得到的,不过史老师一直强调不要逼孩子写作业,而且我也深知在写作这件事上催促和逼迫其实没有意义,如果孩子只是为了应付交差,那样的作业不做也罢。所以这期小大直播课后,孩子只选择了他喜欢的主题提交了作业。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命运之轮》那课后孩子写的一首诗《命运的选择》:


你可曾想过改变命运?

为什么那位母亲任凭死神带走她的孩子

而不是改变孩子的命运?

 

有一个人,

掌握了给过去发邮件的核心科技,

他改变了很多往事,

也改变了现在。

他发明了时光机,

可以让自己回到两小时前。

 

他为了好玩的所做,

像一只蝴蝶,

掀起了飓风。

 

飓风已到。

她死了。

他回到了两小时以前。

她死了。

他回到了两小时以前。

她死了。

他回到了两小时以前。

 

命运被他之前的所做打成了结。

想让她不死,就要解开这个结。

 

一步一步,回到了最开始的时候。

 

命运可能是不好的,

而修复了不好,会有新的不好。

相信当下的命运吧。

对你来说,它可能让你有后悔。

而对命运来说,这是它的选择。


顺便为命运石之门吹一波:

这一切都是命运石之门的选择!


当时读到这首诗时,真的不敢相信,这个既有科幻色彩、又有拓扑元素,又有些哲理的诗,竟然是我家宝贝写的?他的小脑袋里竟然装了这么丰富,稀奇古怪又独特的想法?


幸而回到小大这个平台,那些曾读到的,听到的,一知半解的东西,在此时汇聚在一起,经过深入地思考,广泛地联想,仿佛破茧而出般地,输出、再现。而我此刻终于理解了,孩子只有在合适自己能力的平台上,才能去体验和经历这美妙的过程,那些你以为已经知道的东西,才最终能转化为自己的能力。           


如果说在小大课堂快速融入并找回自信是预料之中的话,收获了自信的宝贝,在之后中学课上的表现那真是意外之喜了。(是的,因为喜爱中学课,乐乐在回归小到大课堂之后,并没有放弃中学课,他每周五晚上听从小到大,每周六晚上听中学课,什么叫真爱,这就是!)慢慢地,在中学课这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孩子也在讨论区开始尽他所能的参与课堂讨论,而且,竟然也去排麦了。我记得那讲是一篇长古文,在开始两段,史老师特意选择了两位初二的孩子回答了一些适合他们能力的问题,即有挑战,又给了他们信心。中学课的哥哥姐姐们对这个表达算不上流畅、反应也够不上迅速的小家伙让人“震惊”的发言给与了热烈(充分)的赞扬(包容),孩子第一次有了终于能溶入中学课这个大家庭,不再游离在课堂之外的感觉。


从转回小大课堂后,孩子的整个状态都不一样了。


不仅仅是通过上课拓展阅读,提升能力,而是深刻的感觉到他全身心都在享受着课堂,享受着上课。美好的周末的晚上,我在客厅里追剧,不时听到书房传来孩子杠铃般的笑声。每个周末,五六两天,加起来接近7个小时的高强度课堂,对于孩子而言,却乐在其中,这是他思想的盛宴,他是把这思想的盛宴当做了一种放松,心灵的放松,精神的滋养。


起 飞

尝到了返回小大课堂的甜头,2019年毫不犹豫地给孩子继续报名了小大课。史老师说孩子从小大四期插班上课,最好能够把之前的小大课都补一下,夯实基础。这次,我听进去了。寒假很短,杂事和学校的作业也不少,但乐乐还是挤时间,零敲碎打 + 倍速播放把之前的小大课都过了一遍。


新学期的课从除夕夜读诗就开始了。读诗会上史老师给乐乐定向推荐了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的作品。不愧是史亲妈,果然最了解每个孩子的喜好,乐乐立刻迷上了这两位(我现在名字读起来舌头都还打结)作家的作品,每日乐此不疲,一本接一本地追。我很难形容他们的作品风格,好像涉及了时间、空间、科学、哲学,反正是神秘、有趣又高级。在家看,带到学校看,还安利给班主任老师看。


早春的夜里,我还在电脑前工作,忽然意识到书房外面怎么静悄悄的,这个点孩子作业应该完成了,以前总是大呼小叫东摸西摸的,忽然这么安静,莫非在作妖(偷偷玩手机)?于是蹑手蹑脚地走出来,打算抓个现行。然而,竟然发现小家伙正聚精会神地在沙发上看书,手上捧着的,正是史老师给他推荐的博尔赫斯的书。对于我的突然出现,人家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顿时升起老母亲的欣慰之情。一个爱阅读经典的孩子,我对他的未来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虽然已经是史老师网课的老学员了,但新学期的课堂对乐乐来说有了新的意义。身边几个小伙伴的加入,让他颇为兴奋,也稍有压力。作为网课的老生,可不能掉队啊!因此学期伊始,孩子就立下FLAG,这期要认真写每一次的网课作业(注2


虽然开学不过才两星期,但乐乐的态度和作品已足以让我充满信心。第一讲的童话作业简练又耐人寻味。第二讲的论述文《谁该为孩子的人生负责》孩子有意识地模仿了名家的写作手法,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注3。另外一个变化是,孩子不仅仅是听课,因为寒假把“从小到大”之前的课都听了一遍,孩子对这些网课同学的“黑历史”各个了如指掌,对史老师整个课程体系的逻辑也逐渐清晰,当上课时大家一起提到以前讨论分析过的内容时,不再一脸懵逼地感到隔膜,而是渐渐地融入到这个学习共同体中了。之前提交了作业,最多只是关心史老师对自己作业的评价,对其他小伙伴的作业很少关注。现在,每天饭后的闲暇就会打开手机CCtalk,看看又有哪个小伙伴提交了作业?小L的长文今天有没有更新了?甚至还会跑到别人的作业下面,留下一段长评……


我有一种深深的预感,在这个春天,还会发生更多的故事,我盼望已久的那个起飞的时刻,已经来临。


注1:大家一定很好奇。让我们直接凉凉的中四的是哪两节课:第一讲《白象似的群山》(海明威),第二讲《十八岁出门远行》(余华)。 自行阅读(不要百度别人对此文的理解),看懂了算你赢。

注2:这里我觉得有99%是一种水到渠成,孩子想在网课作业中表达自己思想的愿望,另外有1%,我觉得可能是因为只有自己写了作业,才能在学校里碰到网课小伙伴时可以心安理得地追问别人是否提交作业了。

注3:听过史老师寒假论文写作的童鞋应该一下子能反应出来,如果对苏教版初中教材了解的家长应该也能猜出。


亲爱的家长们,两位妈妈三年来的数篇文章读下来,你们有何感想?是不是赞同我题目所说的话?"这样子的拼爹拼妈拼爱拼智慧,孩子想不成材都不可能!"欢迎留言,写出你的心(检)声(讨)!




延展阅读

请上下滑动

杭州六年级sunny妈妈:88天和49天

泰州三年级涵涵麻麻:母女同班

成都五年级秋语妈妈:遇见便喜欢

嘉兴六年级小贝妈妈:握手!拥抱

成都六年级晴大人麻麻:感恩相遇

北京四年级彬彬妈妈:我也有一个宏愿

上海四年级光明爸爸:踏上春天的列车

泉州四年级阿衍妈妈:这条路

浙江安吉四年级思思爸爸:在路上

杭州五年级涵涵妈妈:把爱变成看得见

深圳六年级果果妈妈:春天,是一个播种的季节

苏州六年级春尧妈妈: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张家港六年级乐乐妈妈:与史老师结缘

常熟四年级霖霖妈妈:我们会一直读下去!

上海五年级帅锅妈妈:我遇见的教育美如水

桂林六年级点点妈妈:遇见•约定

宁波五年级壮壮妈妈:终于等到你

太原二年级木木妈妈:放牛班的春天

上海三年级果果妈妈:播下种子 静待花开

湖州高一飞晚妈妈:遇名师见智性

宁波初一芝麻妈妈:春风般的孩子

合肥二年级远远妈妈:陪孩子慢慢成长的好老师

苏州六年级小泽妈妈:和孩子一起做一件美好的事情

宁波初一青瓜妈妈:有你真好

石家庄五年级墨凡妈妈:感谢这份缘

湖南初二畅畅妈妈:当你启程前往金师课堂

成都初一落玖妈妈:让孩子成为她自己

苏州初二葱妞妈妈:傻妞

保定初二小伊爸爸:最遥远的路

深圳六年级果果妈妈:得瑟王以得瑟网课过节

吉林四年级曈曈妈妈:请陪我慢慢长大

杭州六年级仁儿妈妈:我愿做个农妇,默默守护我的花园

嘉兴六年级小贝妈妈:读书这么好的事

南京六年级竹子妈妈:墨菲定律:一切皆有可能

苏州二年级畅畅妈妈:我开始了真正的救赎之路

上海四年级光明爸爸:第一站 等待

上海初一大帅锅妈妈:春风里的一点点

学前小多妈妈:孩子做自己,我也做自己!

深圳初一果果妈妈:养花

深圳初一果果妈妈:原来诗可以这样写!

杭州初一仁儿妈妈:那是一颗内心有着光亮的种子

杭州初一仁儿妈妈:一个母亲的成长史

深圳初一果果妈妈:牛妈成精记

成都五年级熙熙妈妈:偶然的相遇,却是一生的祝福

苏州初二乐乐妈妈:遇上史老师才知道所谓捷径是弯路

上海初一大帅锅妈妈: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害怕语文的孩子热爱上语文?

深圳真真妈:这是一个平常的周末,可遭遇却不平常,

这一切都因为有了她

苏州初二乐乐妈:再次回放了史老师的家长课我总算拿到了“家长上岗证”

苏州初二乐乐妈:希望你能拥有一个诗意的人生

苏州初二乐乐妈:我盼望已久的那个起飞的时刻已经来临

上海初一大帅锅妈妈:这个害怕语文的孩子,两年努力,从40几终于考到86,全班第一!

《礼物:蒋筱寒诗选2004—2015》

蒋筱寒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微信扫码订购

《礼物:蒋筱寒诗选2004—2015》

小寒和妈妈双签版




购课指南

史金霞老师网课指南:你想要了解的全在这里!


一单在手,好书全有,还等什么,快去抢吧!

——史金霞老师网课教材购买指南


听她的课,思维活跃人格发育,

享受思考,唤醒心魂,是生而为人的精神需求

——兼答《跟史老师从小读到大》课程家长问


从小到大是史老师和孩子们一齐给家长的礼物,

这份礼物,是在这贫瘠的大地上为数不多的滋养


这是一个平常的周末,可遭遇却不平常,

这一切都因为有了她

跟史老师学语文

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史老师已开出课程】


跟史金霞老师从小学读到大学

第一期人之初:韶光莫负读好书

第二期:那些美好的人与事,一齐向我们走来!

第三期:未来的主人翁

第四期:走到世界的尽头 

第五期:如今我们回来了,你们看便不同了

史金霞老师中学综合读写课

第一期:跟史金霞老师学语文,成为和谐发展的人

第二期:来,共赴一场惊人的旅行!

第三期:领取生命的馈赠

第四期:选择滚烫的人生 

第五期:你永远是神圣、幸福、善良和不灭的 

第六期:

扫码参团购买

史金霞老师中学综合读写课第六期

6月25日前,参团立减1927!


史金霞老师中学生议论文读写

你也可以叩响命运的门

写作课

史金霞老师教你修改考场作文拿高分(记叙类、议论类)

读书课

跟史金霞老师学读书:廿二讲经典读书课

家长课

给家长的十二堂课:父母改变孩子改变

做勇敢父母,与孩子共赴成长惊人旅! 

诗词课

中国好老师史金霞,教你读懂古诗词(初中以上)

史老现带你轻松学古诗(6到15岁)

轻松学古诗

第一期

微信下扫码购买

轻松学古诗

第二至六期

微信下扫码购买


点击课程题目

即可查阅该课程规划

打开课程规划页面最后

之淡蓝色“阅读原文”字样

即可购买该课程



咨询详细课程

请加小叶老师QQ号:2647985248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史金霞

微信公众号:体验大地(sjxtydd)

新浪微博:@苏州史金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