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OOC透视】具有“七度”关键特征的大学金课,怎样才能惠及更多人?

王涛 室联网 MOOC 2022-08-02

【总第181期】


具有“七度”关键特征的大学金课,怎样才能惠及更多人?


前段本公号转发了北京师范大学李芒教授等人撰写的载于《中国电化教育》的文章《“七度”教学观:大学金课的关键特征》。


 

这真是一篇好文章!我打印出来,放在手边,反复看了多遍,并在一些重要观点或表述下勾勾画画以加深印象——必须承认,它道出了我心目中理想课程的模样。我忍不住在此大段摘录一些我高度认同且深感振聋发聩的话与致力于教育的同仁分享和共勉:

 

金课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提升教学效果,更在其稀和纯,稀是指其异于流俗的实质,纯是指其轻灵之姿的形态。

 

文章将大学金课所应具有的七大关键特征概括为“七度”,即教学的难度、教学的深度、教学的广度、教学的高度、教学的强度、教学的精度以及教学的温度,并分别做了精辟的论述。

 

【难度:教学之保障】大学课堂教学的难度是指课堂学习任务具有高复杂度和强规训度。必要的教学难度是学生认知水平、情意品质和坚韧意志等优秀特征得以自我超越的必要条件。……当前,国内大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难度”严重不足的现象。学生不费毫厘之力便可轻易跳过教师为其摆置的“跳箱”,即便是一年不学,也能临机轻松过关,特别是在大量人文社科课堂上,更是滥竽充数者众。

【深度:教学之本真】大学课堂教学的“深度”意为“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学生面对复杂、多元的世界,眼前所见的事物,仅仅是事物本质的表象,而大学教学之重要作用则在于帮助学生努力发现真实的存在,提升思维的深刻性,探寻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而未触及事物本质的教学则严重缺乏教学作用力,不能为学生提供发现、反思和批判已有曲解、不当的观点,转化为自己观点的机会,并且更不能采取正确的行动。

【广度:教学之场域】大学课堂教学的广度是指教学所涉面的无限宽广性,由无限的知识领域和无限的思维放射性构成。具有足够广度的课堂教学能够为学生的思维活动创设超越时空的学习场域,帮助学生尽情感受知识和思想的浩瀚性,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全面综合地看待问题,进行全景式、立体式的宇宙性大思维。……新时代开拓性综合型人才的首要标志则是超强的想象力和分析力。如果学术基础打得过窄过薄,会形成惯性思维,以后再打开思路会觉得很困难。

【高度:教学之境界】大学课堂教学的高度是指课堂教学的境界之高。大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必须提升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更应该帮助学生提升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以实现“超度”学生达到悟出大道理、形成大智慧的教学效果。大学教学不可只是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压制在具体的、微观的、个别的客观知识或事物上,教学过程也不可只是信息搬运和交换的过程,而必须超越各学科、各专业、各课程的限域,时刻激发学生对大智慧的不断追求,保持对大智慧持久的激情与思考。这是所有教学活动共同的高度。

【强度教学之劲道】大学教学的强度是指学生在学习中所体验到的震撼程度,包括习量震撼、互动震撼和精神震撼,它反映出学生学习体验的力度。大学的教学强度不仅体现在课上,更应该落实在课下,因此需要将课上与课下作为一体而统筹规划。……任何力图超越一般水平的人类活动,都必须负有强度。反之,人类活动若不在高强度的场域中,那它只能停滞在一般性水平上。

【精度:教学之中的】大学教学的精度是指“教”与“学”之间的耦合精准程度。大学教学的精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个性化帮扶,教学目标的精准实现以及专业核心力的养成。从事大学教学的教师,不只是讲课者的角色,还有一层身份即导师。大学教学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知识的传承,另一方面在于帮助学习者自我认识,以期准确对接本体完善。就后者而言,教师给予学生点拨、引导的精确性异常重要。“木铎”之用必在点上,方才奏出优美的旋律。

【温度:教学之情感】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作为学习要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学教学的温度是指一切能够感动学生的教学要素的总和。有温度的教学,无论文理,定能感动学生,而能够感动学生的教学一定能够触碰学生的心灵,被触碰了心灵的学生必定能够对教学产生振奋、激情、怡悦以至迷恋。高昂的情绪,可以促进大脑高速、多支性运转,从而消灭“课堂旁观者”。


这篇文章的观点和论述之所以久久留在我脑海中令我反复揣摩,原因是多重的。

 

首先是它激起了我去听一堂这样的金课的冲动。虽已届中年,对这个急速发展的世界仍充满求知欲,饥渴与迫切程度比二十来岁的大学生有过之而无不及。带着更多的实践中的疑惑,期待与真正的科学家和学者相遇,在教学互动中获得启悟,从而实现不断的自我超越。

 

其次是意识到,具有这“七度”特征的金课是真正的高等教育稀缺资源。以我自身的求学经历,从南开到北大,在国内应属于顶尖的大学了,但回顾起来,能够满足“七度”特征的课程,也不过三分之一。其他大学的情况未必会更好。正如一些研究所指出的那样,在我国各类大学中,“水课”的普遍存在是一个令人遗憾的现实。这一方面当然与当下浮躁的风气有关,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能讲授如此高标准金课的教师属于凤毛麟角。李芒教授在其另一篇文章中就指出:“能够上出真正金课的教师必定是真是的科学家或真正的学者,只有科学家或真学者才有条件成为真正的教育家,才能上出真正的金课,其他人则望尘莫及。能上出金课的教师绝不是大多数,而是极少数。”所以,真正金课的稀缺并不奇怪,以“七度”的每一“度”按百分制评价的话,能在三、四个“度”上获得90分以上,其余各“度”良好甚至及格,都算是一门好课程了。

 

第三是引发了思考:如此稀缺的金课,怎样才能惠及更多学子?怎么才能让更多的教师能讲出这样的金课呢?

 

关于如何让金课惠及更多学子——也就是传统实体教室之外、一所高校之外的学子的问题。目前主要采用的是网络精品课程形式,录制完成放在网上供点播。这固然解决了金课的扩大传播问题,但这种供给式的纯播放课程MOOC,确实也把金课教学现场教/学双方那种直接互动、碰撞的魅力磨损大半,含“金”量大大降低。

 

实际上现在我们已经探索出一种经过实战检验更加有效的形式,那就是室联网空间站支持的远程并班教学。不久前在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的终身教育长信发展高峰论坛暨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建校40周年纪念大会上,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文东茅教授在其办公室进行异地授课,利用分屏技术将会场屏幕分成三个区域资源分别展示视频、PPT和实时手写电子板书,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流畅,互动热烈。而金课还可以采用与此相反的方式进行。



李芒教授曾指出:“目前,最符合教学规律的大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师生在一个共同空间进行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再辅以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而我们的室联网空间站,可以说是经过视觉革命设计、经由数字化全联通赋能的具有大场景感、沉浸感和未来技术感的院线级视听效果的最佳师生共在空间。


室联网新维空间站大海板以250寸超大屏幕,营造了主教室整个空间中的超大画面的环境浸入感;支持无线传输,多屏互动,可将位于全球不同位置的众多教室联通起来(没有数量限制),形成无边界的课堂。


主教室中,场面壮观,讲授金课的教师面对学生讲课激情洋溢、充分发挥,学生们投入地听课和直接交互;


远端学生可以通过直播上课,个人学习的活动视频直接呈现在主教室的大屏幕上,甚至表情都可以被放大显示在全球共同听课的所有同学面前,可以被老师点名发言,也可以提出疑问,与所有同学直接活跃互动,消除了远端的距离感,形成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关于怎样才能让更多的教师能够讲授金课的问题。我认为,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接受能够讲授金课的教师是“关键少数”的现实,另一方面却是可以尽最大努力,为大多数教师成长、逐渐变得能够讲授金课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和支持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而大国良师也都是逐渐成长起来的。一个人的能力只有在反复实践中成长起来,教学能力自然也不例外。所以,参与名师金课学习的,不仅有广大学生,更应有众多加入教师队伍不久的“青葱之辈”。正如一位一线年轻教师所总结的:青年教师的第一课往往是模仿,他们难以把握知识点的权重,难以get学生课堂的状态,而他在经历了第一年模仿名师A的同时,也逐渐开始向B/C/D取经,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东西,他因而在一步步的模仿中探索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式。

 


室联网空间站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了两种有效的方式


一种是名师在室联网空间站中讲授金课,全国各地高校的教师都能随时加入听课,近乎现场观摩,课后还可复盘进一步学习。这样他们就可以较低的时间、经济成本,观摩学习全国各高校相关领域多位名师的教学,从而不断总结、实践,形成具有自己特色而有效的授课方式。在这样的观摩中,他们学到的不仅是教学方式,也不仅是名师在讲授金课时所传递出的对教学难度、深度、广度、高度、强度、精度以及温度的把握,更是在此过程中被激发出成长为“大国良师”的志愿和豪情。

 

另一种是室联网空间站特别创建的“新维评课”系统,首次基于互联网实现了“世界杯”模式的教学观摩评课。它突破传统评课形式大都基于老师所在物理空间的具体课堂开展的位置局限,通过支持多人、多地、实时、低带宽的直播与录播视频、语音与文字弹幕交互,使作为“关键少数”的真正名师能以较低的时间成本,点评、指导异地教师的实际授课,为教师、教研负责人、校长等管理岗位提供教学观摩、改进提供强大技术武器和联通平台。

 

这一评课系统创建了连接国内与国外、城市与农村、学校与教室的大规模、低成本的全新督导模式,我想这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地域广阔、东西部发展极不平衡、优质教师仍然处理缺乏状态的大国来说,尤其有意义。

 

我们真诚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全新而效果显著的教师培训模式,助力“七度”金课遍地开花,惠及广大,让我们一起努力,静待花开!




王涛(微信号:ioxroom)


【室联网】理论的提出、体系构建和实践者;室联网学习空间站、室联网教师发展空间站、室联网大健康空间站、室联网国学空间站、室联网孤独症资源空间站、室联网社区家育空间站、智慧党员活动室等【室联网】空间站的原创设计、规划和组织实施者;“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MOOC研究中心、中国绿发会丝路研究院室联网中心主任;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国际工商管理硕士;业界知名有20多万教育专家的MOOC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号:openonline,公号名称:MOOC)的发起及运营者。


MOOC执行主编:李国丽

室联网空间站:

业务联系:董老师 15210808569

联系地址:北京中关村大街18号B座902室—室联网空间站


更多资讯

【MOOC透视】室联网:未来教育的新基础设施

【学习强国】室联网“智慧教室”:打造全新教育生态

中国教育报:“室联网”教育新概念融入智能教室

王涛:“室联网”是未来教育与教育数字转型的蝶变场

王涛:从黑板时代到超级屏时代的教育推手

教育信息化规划建设中的“伪需求”辨析系列文章汇编

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学习环境设计与室联网的崛起

【慕客茶会】基于“室联网”的新维空间站助力教育新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理论探讨】当前提出“室联网”这个新概念何以必要……

【MOOC透视】基于室联网场景回归的混合教学模式走在国际前列了……

【MOOC透视】欢迎来到未来的国际教室......

【MOOC透视】“室联网”已不再是个单纯的理论概念

【MOOC透视】英雄所见略同:从文本思维转向视觉思维……

【MOOC透视】室联网,也许是你与教育的新联接方式

【MOOC透视】“学习场”为何如此重要?

【MOOC透视】首次亮相:今年,这个词儿可能会叫响……

【每日半刻™】隆重上线:古朴又全新的高效学习、幸福生活模式,【每日半刻™】在线写心!

【每日半刻™】之党建篇:传统又创新的党员学习模式,【每日半刻™】邀您在线写心,一起守住初心!


我们哒微博线啦!!!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给你不一样的

室联网空间站



喜欢我们就多一次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有缘的人终会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来,怕我们会擦肩而过~

《预约、体验——室联网空间站》

《【会员招募】“室联网空间站”1年100场活动等你来加入》

有缘的人总会相聚——MOOC公号招募长期合作者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任何单位、公众号转载需包含本条和下条授权的完整模板信息,并链接本文地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按住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