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OOC透视】英雄所见略同:从文本思维转向视觉思维……

王涛 编译 MOOC 2020-08-31

【总第156期】


英雄所见略同:从文本思维转向视觉思维……


MOOC导读

今天编译的这篇文章,观点可以说与我不谋而合!我最早在去年“总第100期[MOOC透视]在第100级台阶上的反思与展望”中,正式阐述过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而打造支持学生从文本思维转向视觉思维的学习环境,也成为我们室联网空间站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


如果我们希望有效利用数字时代的工具,就需要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然而,我们的教育仍然被深深地锁定在基于文本的范式中,这些范式限制了我们使用和教授视觉与多维问题解决技巧的能力这种负面影响在大多数学生甚至教师身上都有反映。我们的工业化教育模式被设计为教育原本具有视觉思维的人进行文本思维。这一思想被深深地熔进整个教育系统,孩子们很小就开始接受这种教育。它牢牢地将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限制在一条人为的线性轨道上


从网页设计到复杂的问题解决,再到破译我们的民主政治,文本思维都将我们引向死胡同。当今世界比以前复杂得多。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已经以惊人的速度从当地升级到全国甚至是全球,而我们应对这些挑战的概念能力并没有跟上步伐。


在当前的教育中,以视觉方式讲述故事,往往是采用PowerPoint及其衍生产品等。然而这事实上使问题变得更糟,因为它们过于简单化了线性的、文本的叙述方式,通常没有抓住视觉上的机会


北京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新维空间站


颇为讽刺的是,此刻我的想法正通过我批评的媒介传到你的面前,我不知道你会从中得到什么,也不知道它会把你的思想带到哪里。你也只能通过这个复杂的思想语言的文本,获得一个有限的概念。


文本是把文明带到今天的重要工具,我并不主张消灭它。决非如此。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它给我们的思维带来的局限性。它是一种一维介质。文本叙述意味着要有一个开始、中间和结束。而我们今天的问题有多个维度,可能根本不存在一个简单的叙述途径。我们批判性思维缺失的根源很大程度上正在于基于文本的感知障碍。我们不能有效地接受不同的观点和观点,因为它们不符合我们被训练出来的线性叙述。


非线性思维通常留给了艺术。马歇尔·麦克鲁汉在其《古登堡星汉璀璨:印刷文明的诞生》一书中指出:“严肃的艺术家是唯一一个能够不受伤害地接触技术的人,因为他是一个以感知方式了解变化的专家。”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技术主导的世界。现在我们也需要开始像艺术家一样来接近它。数字革命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前所未有的数据获取、存储和分析工具,但由于我们仍极度依赖文本范式,我们始终未能有效地利用这些工具



文本思维限制了我们在各种范式中冲浪的能力,因为范式意味着多组相互关联的叙述,而不是一个单一、连贯的叙述。领导者不去刻意创造范式转换,他们只是去感知并利用这些转换来推进关键对话。我们正处于一系列的范式转变之中,从我们对全球生态的认识到接受教育的意义以及民主的基础。过于依赖基于文本的线性思维则限制了我们创新变革的能力。


今天的学生尽管生活在一个富媒体世界,但他们在如何适应这一环境方面还非常不成熟。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在用一种文本范式的方法来教育他们,这种范式在学术界之外越来越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他们无法在复杂的层面上操作媒体,这使得他们容易受到媒体操纵。如果学生们不具备视觉思维能力,他们将永远无法掌握数字文化,或任何其他未来的文化。


但培育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却面临着重大的系统性障碍,即使是对那些具备综合视觉素养的教师亦是如此。这并让我们感到惊讶,毕竟大多数教员都是在文本世界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没有能力创造视觉媒体,更不用说教别人怎么做了。当然,也有例外,但它们往往局限于艺术和设计领域。


武汉轻工大学新维教师发展空间站


我们再也承受不起这种生活在数字化的富媒体世界却不具备视觉思维能力的现状了。教育机构应该创造跨学科的机会来教授设计,或者把它作为一门强制性的基础课。由于今天的学生将成为明天的思想者,他们的视觉缺陷将不可避免地会在我们的社会中持续扩展。遗憾的是,视觉思维在当前的教育中经常被认为是不成熟的,因为它不符合处于主导地位的文本范式。但是,视觉思维必须成为一种核心能力,否则,我们将盲目地走过宏大的数字景观,而错失一次又一次的创新机会


后记:去年在“总第100期[MOOC透视]在第100级台阶上的反思与展望”中,我这样说过:


今天的数字技术以令人晕眩的速度创新着,我们的知识和感觉所植根的整个背景都在变化

 

研究表明,数字技术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还改变着我们的感觉、行为以及大脑发挥功能的方式每天都大量接触的高科技时刻刺激着我们脑细胞的改变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强化我们大脑中新的神经通路,并使旧的神经通路退化。尽管我们对神经通路或脑部结构的变化难以察觉,但这些变化却能通过不断重复而得以固化,从而使大脑的功能结构发生器质性的改变。大脑的这一进化仅经过一代人便已迅速显现,并且可能代表着人类历史上最无法预料却至为关键的进程。或许自人类学会使用工具以来,人脑还从未受到过如此迅速而巨大的影响(有人甚至还发明了Ibrain这个词)。


福建电大新维空间站


我们今天所信奉的大多数教育理论,扎根于印刷时代的书面文化。书写曾是(未来应该也仍将是)我们展开思想的基本工具,利用书写我们打开心灵的窗户,进行批判性的分析。思维学会了按精神的顺序把握住思想;这便培育了线性的思维过程。然而,今天我们大量接触的非线性、超链接的多媒体信息,已然打破了印刷文本所要求的线性序列的思维方式。黑白静态的、符号性的、剥夺感官的知识世界,业已开始让位于多感官的表象模式。经常在遍布超链接的数字信息丛林中搜索,也改变了逻辑对直觉的关系,这种跳跃,被一些专家比喻为像科学幻想小说中太空飞船超过光速的运动一样,是一种穿越超空间的跳跃。

 

我们还有可能退回到以书面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教育环境吗?显然不。经历了由感官主导的对整体、形象的认知,到抽象的书面文字支持下的逻辑、分析思维,再到今天以数字技术支撑下的多媒体融合表达,人类再次回到结构与外形统一的模拟世界。

 

这种对传统教育理论的反思,并不是否定传统的教育理论。因为任何理论都不是普适所有环境、条件的,传统教育理论适用于节奏相对缓慢的农耕时代和机械化时代,正如牛顿力学之于经典物理世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之于物体以光速运动的宇宙,量子力学之于微观世界。传统教育理论在努力定义、分析和解释当下发生的事情时,不断陷入困境,不是它本身错了,而是因为它所赖以生效的环境基础正在崩解:我们已进入人人互联、万物互联,信息以光速传播和交换、以多媒体形式模拟呈现的时代!

 

这个迥异于已往的时代,呼唤着人类发明出新式的多媒体符号来与我们进行交互作用,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让我们去阅读它们。这种身与心的再结合或将创造出一种新的智能!

 

王涛

“新维学习空间站”(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合作)、“新维大健康空间站”(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中关村联创医学工程转化中心合作)、新维国学空间站(福建平潭两岸国学中心合作)、智慧党员活动室等“新维系空间站”设计、规划和实施者;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副会长;“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MOOC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国际工商管理硕士;业界知名有20多万教育专家的MOOC微信公众账号(微信号:openonline,公号名称:MOOC)的发起及运营者。


新维空间站相关业务联系:

刘老师 13901311878

刘老师 13810520758

邓老师 17801126118

微信公众号又双叒叕改版啦

快把“MOOC”设为星标

不错过每日好文

喜欢我们就多一次点赞多一次分享吧~


有缘的人终会相聚,慕客君想了想,要是不分享出来,怕我们会擦肩而过~

《预约、体验——新维空间站》

《【会员招募】“新维空间站”1年100场活动等你来加入》

有缘的人总会相聚——MOOC公号招募长期合作者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MOOC(微信号:openonline)】翻译、编译的原发文章,英文版权属于原作者所有,本中文译文署名权归本公众号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任何单位、公众号转载需包含本条和下条授权的完整模板信息,并链接本文地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按住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