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正在成为内地居民境外资产配置的刚需……


近两年,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手里拿着钱都不知道该投什么,以往能够投资并可获得不错收益的资产,似乎都在慢慢变得“失去吸引力”。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银行存款向来是存钱理财的重要方式,但在过去一年,银行业连续至少大大小小降过五六轮利率,国有大行带着商业银行,紧接着城商行跟进。现在很多银行的3年期存款已是“1%”当头,如果再降一次,可能连5年定存利率都会击穿2%,银行定存将全面进入“1%时代”。更让人担心的是,银行继续降息的脚步可能并不会停下!

内地保险收益似乎也不“保险”,去年我们还在纠结要不要配置预定利率3.5%的产品,现在别说3.5%的产品没有了,连预定利率3.0%的产品都要保不住了,2时代似乎已成定局。

至于股市,从2024年上半年整体表现来看,A股主要指数均收跌,大神都不一定能从股市中赚到钱,别说普通投资者了。

再看房市,情况可谓是更加悲惨!如果说两三年前,买房子在大家眼中是稳赚不赔的事情,那么落到当下,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价格和成交量都跌跌不休,前两日某知名企业还官宣退出房地产开发。这样的环境下,谁敢买房投资呢?

在内地投资情况如此凄凉的情况下,很多人将资产配置的目光转向了境外,尤其是与内地联系正在不断加强的香港!那香港的投资市场的情况如何呢?相较于内地简直“云泥之别”!


香港定期存款

先看存款利率,在内地存款利率不断下行之时,香港存款利率就极具吸引力了。目前,大部分香港银行的三个月、六个月或一年期的新资金美元定期存款利率都不低于4.5厘,3-4个月的美元定存达到5.2厘,其中不乏汇丰等大行,但资金性质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新资金、兑换后的资金、相应起存金额的理财账户等等。

另外还需要了解的是,在香港做定期存款和内地有较大的差异,一般:

1、时间越短,存款利息越高。比如曾经网传的定期存款利息15%+的,基本是1周、2周的这种;因此,中长期高息,银行存款就满足不了了,所以很多人为了锁定高息,选择了香港保险,中短期以及中长期持有。
2、优惠存款利率,一般只针对新存入的存款。对于存量存款,可能就没有这么高的利息了。这就是为什么在香港会常有人从A银行挪存款到B银行薅羊毛的故事。
3、优惠存款利率,可能需要跟银行客户经理商谈。这就是我们在银行APP上或网银上看到的存款利率比表格上的要低很多的远呀;
4、香港存款利率比较市场化,各家会有所差异。

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目前市场预期美联储年内有1-2次降息,香港各大银行美元定期存款利息也纷纷下调,1个月超短期存款利率已经下调至6%以下。这也是美联储降息前最后的高息时间,若9月美联储降息,则香港各大银行美元利息也将会再次下调。(6月5日,G7首个降息国家加拿大央行降低基准利率到4.75%,下次议息日期是7月24号。6月6日欧洲央行跟进宣布降息25个基点,步调一致。)所以如果有超短期存款的需求,这段时间是非常好的时机。


香港保险

​相较于内地保险,香港的保险公司普遍都是资金雄厚而且有足够偿付储备的世界级金融机构,由专业投资团队做稳健投资,资金规模大、投资期限长,而且投资渠道不受限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投资,投资策略自由度更高,也更容易获得较高的盈利,因此可以常年维持7%+的长期收益率。

但需要注意的是,香港储蓄险的高收益主要来源于非保证利率,即分红险的红利部分。虽保证利率较低,但高比例的分红使得整体收益水平提升,同时也意味着收益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购买保险前,需要重点关注保险公司的历年分红实现率和现金价值实现率。目前,香港各个保司均已公布其2023年的分红实现率,以某保司为例,旗下3款系列连续8年100%达成,部分产品表现更是高达135%。

此外,为了吸引客户投保,香港各保险公司也推出了优惠活动。储蓄保险方面,5年期产品,期交保费在10万美元及以上的,有的公司最大保费折扣可达27%。例如,如果一次预缴5年保费,预缴的部分可以获得保证年利率5.1%。

香港保险成为很多人稳健增值的选择,除了是因为香港保险提供可观的收益率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香港保险可以以美元计价,对冲人民币的汇率风险。香港储蓄险可以使用多币种计价,尤其是美元。而币种配置的多样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御某一币种汇率波动或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风险,避免资产大幅缩水。香港投保的保单中,美元保单占比非常高。

此外,香港储蓄险还具有其它诸多独特功能,比如保单分拆、红利锁定、无限次更改被保险人等,这些都是吸引内地客户投保的原因。

基于上述种种原因,从去年以来,内地赴港购买保险热潮也屡屡冲上热搜。2023年官方数据显示,内地旅客赴港投保保费达到了590亿港币,仅次于2016年最高峰的727亿港币。近期公布的2024年一季度数据,也依然延续着这股热潮。


香港楼市

近两年香港推出一系列人才计划,吸引了大量内地居民移居香港,再加上香港今年2月底宣布全面撤辣,包括内地客在内的非本地买家不需要再支付最多30%的辣税,置业成本大大降低,同时,不少已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新香港人”及内地客来港扫货,内地买家频频涌现。

内地买家注册量在3月增至907宗,之后连续两个月逾千宗。4月更是达2280宗,较撤辣前急升近5倍,创单月历史新高。但6月,该数据回落至758宗。在内地客积极入市带动下,今年首6个月累计录得6117宗内地买家买卖登记,较去年同期3667宗急升近7成,涉及总金额705.4亿港元。无论成交量还是成交金额,均创1995年有记录以来新高。目前香港楼市内地买家比例升至25%的历史最高点,总入市金额更占30.9%。翻查记录,1997年楼市高峰期,内地买家比例只有约2%。

对于多年来香港一手市场主要由内地买家撑起的说法,数据亦显示,今年上半年流入一手市场的资金高达1097亿港元,当中近4成即434亿港元的买家是内地人员,占比为史上最高。而今年上半年全港新盘共录8974宗买卖登记,内地买家占3027宗,当中84%在撤辣后出现。



跨镜理财通-“南向通”
跨境理财通是提供给大湾区居民的一种银行业务,分为“南向通”和“北向通”,可以通过它选购跨境投资产品,于2021年落地。内地居民通过“南向通”,可以在香港合作银行的“货架”上挑选理财产品——包括基金、债券、人民币、港元及外币存款等。
今年2月,“跨境理财通”政策进化到2.0版本。此前,参与“南向通”业务的内地投资者需要连续缴纳社保或个人所得税“满5年”,调整后只需要“满2年”。个人投资额度也从100万提高到了300万人民币,且这300万人民币额度是不受外汇管制影响的。
4月,“南向通”的跨境汇划金额升至223亿人民币,而上年同期仅为3.82亿人民币,暴增60多倍!不少银行为了吸引“南向通”用户,甚至推出了6%以上的存款优惠
在资产荒的时代,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已经成为重要趋势,全球多地区的资产配置对于投资者的资产组合是很好的方案。虽然投资要顺势而为,但在投资心态上不能慌,风浪越大的时候,越要擦亮眼睛,保持心态平和理性判断。同时也要提醒留意,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乃至其它地区在法律和市场环境具有差异,大家要清楚了解产品的利益、条款和隐含的风险,谨慎作出选择。


END

往期推荐阅读

1.李嘉诚家族计划在香港设立家族办公室……

2.取得境外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后,应当如何筹划?

3.越来越多的“境外所得申报提示”,税务局是如何获取你的境外收入信息的?

4.新公司法下,家族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想获得更多信息与支持

请扫描二维码联系我们

Sun-i 服务

Sun-i Family Office专为高净值客户提供股权投资、证券投资、艺术品投资、境内外保险配置、房产配置等大类资产配置及保值增值服务;离岸家族信托、境内家族信托、海外家族基金会、境内公益基金会等主动资产保护服务;家族企业税收优化、CRS规划等税务筹划服务;海外身份规划、国际学校挑选、国际名校申请等教育规划服务;医疗保险规划、医疗资源对接等高端医疗服务;全方位、一站式为家族财富的保护与传承、家族成员的教育、工作、医疗等核心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Sun i FamilyOffice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