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和十周年:专业铸品牌 蓄势再出发 | 律新社观察

律新社 2021-01-21



律新社特约主笔 | 王琼



中国古人“结绳记事”的传统深刻影响着民族心理和历史观。所以我们习惯在一些特别的时间节点,用“仪式”来标记“意义”。人如此,对一家律所而言,意义亦如此。


上周,伴随第九届博和论坛的圆满落幕,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同时度过了盛大的十周年庆典,收获了朋友圈一波波如潮的祝福。律新社在现场感受这一业内盛会的同时,也在观察思考:论历史,十年不长不短,对律师行业而言,正是新中国律师制度恢复后三分之一的发展历程;论规模,上海滩大所林立群雄竞争,博和之所以能由小到大,由籍籍无名到成为业内一面金字招牌,其稳健崛起的“秘密”是什么?


1.

十年大庆引朋友圈刷屏


 

在业内印象中,博和一贯低调持重,但这次十周年庆典,博和很炫、很燃、很高调!一个小小的印证是:现场高朋满座,星味十足,祝福如潮。从学术界的资深前辈,到行政主管部门领导,从众多的博和客户,到全国各地的律师同行,再到社会公众代表,博和的朋友们纷纷以各种形式,送上了真诚的祝贺与祝福。很多未能亲临现场的重要嘉宾,也不忘在朋友圈隔空互动,“深情告白”。

 

(戳视频,回顾博和十周年庆典精彩瞬间)

 

朋友见人品,纷纷捧场的背后,是对博和的认可与尊重。不少嘉宾还用了“敬意”来形容这份认可。细细品味这些尊重和“敬意”,我想,它们至少包含了两层涵义:其一,每一位法律人都怀抱有公平、正义的信仰和初心,刑事辩护因其在律师业务中最富有挑战性,也最能彰显法治精神,而被誉为“法律王冠上最闪亮的一颗明珠”。博和以刑辩为代表的专业法律服务,为彰显法治做出了公认的影响力,令人敬佩。其二,当前律师行业规模化浪潮风起云涌,规模大所领衔强势圈地抢滩、兼并扩张的冲击与压力,时时挤压中小所的生存。但博和却始终不骄不躁、坚守定力,十年如一日依托专业和品牌互相催动,稳健地“闯”出了一条有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为更多中小所的发展抉择树立了信心和样板意义。


(点击视频,带你走进博和所)


这些认可汇聚成了博和今天的影响力。如果有心回顾一下博和的历程,就不难发现,这实属必然。因为就像博和律师在庆典晚上上演绎的那首《博和之歌》所言:“专业是我们的名片,品牌是我们的标志”。这是一家从诞生之初,就把专业化和品牌化作为立身之本的律所。


2.

从“书生创业”到享誉全国

专业成就品牌


2008年,曾在华东政法大学任教十余年后又转为专职律师的林东品,与朱宇晖、叶松亭两位创始合伙人,成立了博和。创业情形,用朱宇晖的话说,是“三四本证、五六个人、七上八下、十分忐忑”。同时,像杨兴培、张绍谦、薛进展、庄建伟、孙剑明等一批知名的高校法学专家,那时就成为了博和的兼职律师。创始团队共同的背景加上强大的“教授兼职团队”,沉淀了博和“书生创业”的底色。

 

博和团队合影


十年砥砺,如今的博和经发展成为一家拥有50多位专业执业律师,人均创收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精品所,其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超80%,无疑是业内平均学历较高的律所之一。在专业服务及行业影响力上,其传统的刑事辩护服务已经成为业内一面旗帜,在全国具有优势地位,还同时发展了民商事、行政法律服务另外两大极具竞争力的拳头业务。博和的影响力早已泛出上海、享誉全国。个中关键,是博和用行动践行了“专业成就品牌”。

 

首先,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专业的核心所在。得益于博和“深厚的学术研究底蕴和扎实的法理功底”这一独特的律所基因,再加上18人的超强教授兼职名单、成熟资深的核心团队和高学历的年轻律师队伍,共同形成了博和的专业优势,那就是,在面对同样的案子时,博和律师能够跳出“就案论案”的局限,用更宏观的视野、通过从案子背后的法理逻辑入手来实现更好的法理应用,从而创造出超越旁人的服务价值。

 

 

 其次,精研专业的另一体现就是不断保持对前沿热点实务的研究交流。与博和品牌密不可分的博和法律论坛就是最好的例证。博和论坛自2010年开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九届,因其一贯的专业性、前瞻性、开放性,不但成为博和的标志,同时也成为了企业向法律界传递企业法律服务需求的渠道和律师和学术界、司法实务界沟通交流、碰撞思想的平台。正如某位司法界领导所言:“历年博和论坛的选题都紧扣时代脉搏,以刑法理论和实务的前沿问题、司法实践的热点问题为主题进行探讨,受到了法律同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

 

博和专业研究报告


➤ 始终把握市场发展趋势,时刻关注客户的需求,一直是博和下专业功夫的着力点。早在2014年,博和针对企业刑事犯罪问题,率先在行业内发布了《企业刑事风险防控操作指引》,引领了行业内对企业刑事风险防范业务拓展。

 

当前,随着互联网和各种创新经济的发展,各种新型案件也层出不穷。为此,博和于2016年开始推出“博和判例报告和判例研讨会”,每年针对当年行业热点案件进行研究分析,并邀请行业内专业和法律实务人员进行研讨,通过判例研讨对某一热点案件进行未来防范指导。比如通过对虚假诉讼判例研究和P2P非法集资案件判例研究,一经推出引起了很大反响,取得了实务和理论研究的双重效果。


博和刑事辩护研究中心揭牌


2018年,博和在判例研究基础上,更进一步成立了博和刑事辩护实务研究中心,聘请了国内顶级学者刘宪权教授、陈瑞华教授、邓子滨教授、劳东燕教授、原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庭长戴长林先生、国内法律媒体的领军人物刘桂明先生等一批知名业内专家担任研究顾问。博和希望通过加强对各类实务的研究,加强对各类新型案件业务能力,为客户打造更好的服务产品。

 

3.

三大“拳头”业务打造

“具有一定规模的精品所”

 

正是在专业上的持续深耕、形成了博和服务的口碑。

 

在传统的刑事辩护领域,博和早已成奠定业内顶尖水准。以其专业架构而言,博和刑事辩护中心早就建立了包括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以及侦查学、法医学、物证和文字鉴定、刑事执行法学等在内,几乎涵盖刑事领域所有细分专业在内的一个超强专业架构。即便放到今天来看,它的专业架构建设在全国仍是可圈可点的,可谓把这一领域的专业化推到了极致。人才方面,博和刑辩团队或将是国内学历最高团队之一。虽然由于刑事辩护案件的特殊性,不能像其它业务一样做太多的公众宣传,但目前博和刑事团队每年都会承办一些在地区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大案,很多案件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博和核心管理团队合影

 

博和刑辩之名常常使得外界误以为它是一家刑事专业所。其实不然,在多位高级合伙人的带领下,博和民商事和行政法律服务团队也是实力卓越,发展迅猛。其中,朱宇晖、黄志伟、葛蔓领衔的博和所民商事法律服务团队,无论案件数量还是业务规模均占据律所的半壁江山。其中2017年加盟的高伙黄志伟,曾在法院从事了十余年商事案件审判工作,又在某大型律所担任高级合伙人十余年;2018年新近加盟的葛蔓律师在企业家财富传承、企业股权法律服务以及公司法律业务方面,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这些优秀合伙人的加入,极大提升了博和在民商事领域的竞争力。


博和民商事团队在深耕传统家事法律、合同纠纷等业务同时,近年来办理了大量金融委托理财纠纷、股东资格确认纠纷、公司决议纠纷、公司解散纠纷等案件。团队律师担任了包括上汽集团进出口公司、北京银行上海分行、大地财产保险等近百家单位的法律顾问。无论是业务能力还是办案效果,均得到了众多客户的一致好评。


博和参与行政法相关专题研讨

 

同时,在中央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背景下,由创始人合伙之一的朱宇晖律师领衔的博和所行政法律服务团队也突飞猛进,不断壮大。团队律师先后担任上海市水务局、普陀区人民政府等多家政府机关的法律顾问,并为上海佛教博物馆、桃浦中央绿地等多个市级重大项目的建设提供法律服务。近年来,团队还办理了多起社会影响力较大的案件,尤其在涉及行政补偿决定、行政壁垒、证券类行政处罚等案件中,业绩斐然。

 

博和的刑辩、民商、行政法律服务这三大核心业务之间有共性、有衍生,天然具有“组团发展”的优势。博和所主任林东品表示,随着客户需求变化,未来博和会适度推进规模化,但绝不会盲目跟风扩张或引进,更愿意“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一个做强一个”。

 

4.

蓄势待发拥抱博和3.0

 

站在十周年纪念这样一个节点上来看博和,回顾“书生创业”是它的起点,“专业成就品牌、品牌引领行业”是对它发展经验的总结,我们很自然会关心,博和的下一个十年会有哪些期待?其实这次纪念,未尝不是博和内部为新一轮发展凝心聚力所作的一次“超燃”总动员。博和的新生代们用了“博和3.0”来寄予期待。它也许还没有具体的数据和指标,但方向清晰而坚定,那就是专业精湛、行业有影响力、文化有情怀、管理现代化。

 

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

 

虽然获得了公认的影响力,博和并未沉浸在过往成绩中,尤其是律所管理和文化上的一些新举措、新动向让人充满期待。在搬入新址的同时,博和上线了自己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借助系统实现团队分工协作;建立了博和案件数据库,将知识管理和标准化的产品服务借助技术来加速实现;在内部层级上推行扁平化架构,鼓励不同级别的律师参与律所管理和建设,更多把普通合伙人、资深独立律师的想法和创意纳入管理者决策。今年开展了博和开放日活动,邀请优秀同行定期做交流;开展了“博和夏令营”邀请在校法学生做见习交流;成立了博和律师辩论队,内部开展实务演练……

 

博和公益讲坛现场

 

文化无形,深耕在人心,文化有没有感染力,看团队形象和士气。《博和之歌》中问道:博和律师应该是什么模样?他不仅要独善其身,更应兼济天下。博和的“用专业引领行业”从未停留在口号上。除了博和法律论坛,博和还发展了博和讲坛,致力于向较为偏远地区律师提供专业公益培训交流的平台,迄今已连续开展2年半,举办5期、足迹涉及贵州、福建、安徽、江西等中西部地区,参与培训人次愈5000。因为在更广泛的内陆地区,律师业发展进程参差不齐,专业的培训对法治价值难以衡量。


博和律师朗诵《博和之歌》

 

业内都知道,人才是一家律所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博和,除了强大的教授团队,以王思维、谢向英、胡婧、薛宽、田思远、熊江江、李冬颖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青年才俊们,也迅速在业内展露头角、收获口碑,汇成了博和朝气蓬勃的力量。博和年轻律师的流失率远低于行业水平,其新人在三年助理生涯结束成长为合格的律师独立执业之后,创收超行业平均水平。这也预示了博和下一轮爆发的蓄力。

 

如果把这次十周年庆典当成博和发展历程的一次“结绳”,那么下一个十年,更具有朝气、更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年轻一代正在担当和接棒。每一个律所的结绳,串起了中国法治的叙事,期待博和绽放更多精彩。



关于律新社

律新社是全国首家法律服务行业垂直媒体,由资深法律媒体人创办,是法律服务行业影响力最大的法律新媒体之一,持续关注中国法律服务行业发展,致力于推动法律服务行业资讯及品牌建设。



律新社品牌栏目

 


▶▷ 大咖来了 观韬中茂 | 张鹏峰 中夏旭波主任 | 朱林海 锦天城高级合伙人 | 俞卫锋 上海律协会长 | 周月萍 中伦权益合伙人 | 陈峰 大成上海办公室主任 | 盛雷鸣 观韬中茂管委会联席主任  |


▶▷律新社观察:震撼法律圈的TED来了 | 遗嘱库正走红 | 劳动法法律服务“金矿”如何挖 | 海华永泰落子武汉引中部群雄竞加盟 | 方达涨薪+打破“律师池”,再掀律所人才竞争潮 |


▶▷律新社专访:陶鑫良:知产姓法更姓商 诉争本质是商战 | 赵晓海:北大法宝的三十三年 | 杨良宜:千金散尽,殚精竭虑,只为国家出人才 | 陈士林:中小律所还能这样联合做大做强  | 郑玮:技术驱动法律,不做变革时代的旁观者 | 


▶▷ 律新社公益直播 | 立遗嘱有讲究!如何保护亲人留下最后的礼物听王琳律师解读《民法总则》与你生活相关的事儿别以为房屋买卖很简单,不注意这些问题,你可能吃大亏!听刘华健律师讲股权转让那些坑 公益律师张玉霞:未成年人保护“护身”更要“护心”引爆朋友圈的“套路贷”,究竟是如何诱骗当事人中套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