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杉峻访谈:高杉LEGAL的背后|高杉LEGAL精选文章

高杉LEGAL
2024-08-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金线法律视野 Author 金线

编者说明:本文是2020年10月「金线法律视野」对高杉峻老师的一次访谈。此次重新发布,纳入「高杉LEGAL精选文章」系列。


 
只要你是法律实务从业者,你就不可能没听说过高杉LEGAL。这个以“ 中国民商法实务的研究与分享”为方向的新媒体平台,打造了一个新“民商法实务生态”。基于高度细分的LEGAL群聊,在纯粹分享的氛围里,营造了一个真正的生态。在这套体系里,一个法律人能获得知识技能的干货,也能满足自身的社交需求。既能获得,也能给予。

而建立这个生态的人——高杉峻,一直以来都藏身在荣光背后,将自己线上与线下明确分割开来。为此,金线特邀高杉峻老师进行了一期访谈。

以下为访谈实录:


01.
微博2.0时代里,高杉峻的诞生


金线:高老师,您为什么会想到要做实务分享这件事?


高杉峻:因为当时法学界的讨论大多集中在纯理论层面,而实务界分享的内容又不够全面深入。当然背后有不少现实因素,第一个原因是没有动力,律师按小时计费,私人时间很宝贵;第二个原因是很多律师更关注自己的业务实操,如缺少外界的激励,难以主动去总结分享;第三个原因是有些法律从业者将法律实操技术视为独门技艺,不愿意分享。


没有交流的情况下,行业实际上很难发展。科学能在近现代迅猛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建立了各种科学协会、科学通讯杂志供大家交流。个人的智力与精力始终有限,教学相长、相互讨论才会出真知。所以我当时做实务讨论,是想在传统学术的讨论方式之外创造一个新的范式,不再将疑问抽象提炼为一个纯概念的学术问题,而是回到具体实务的场景里面,去告诉大家这个问题怎么解决,作为律师该怎么来诉辩,作为法官该怎么来裁判。


金线:一开始@高杉峻 的微博是怎么做起来的?


高杉峻早年比较简单,主要是转发一些问题,例如当时比较热的无权处分、和解协议的效力等等,这些问题兼具实务性和理论性,然后附上自己的见解,大家一起在评论区讨论并转发。但一个人能发现的问题是有限的,后来我就在微博上发出邀约,告诉大家,如有民商法相关领域的问题,都可以私信我。需要提问者剔除掉敏感信息与个案信息,在100字以内提炼出问题。这个就相当于做了一个实务问答专栏。


当时我的微博关注者大概有好几千,每天可能收到二三十个问题,要根据专业眼光判断哪些问题最有价值。判断完后,一般就在当天晚上七八点,微博上发出我挑选的问题。你就可以看见不少同行都开始在这条微博下面讨论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相当于一种变相的BBS。



金线:当时微博积到多少粉丝开始转微信公众号?


高杉峻大概是关注人数到12000的时候,具体时间是2014年1月份,我在微博发了一个公告,说我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附上了二维码,第一天就有好几千个好友过来添加,转化率也很高。


金线:怎样保持稳定的更新呢?


高杉峻:微信公众号早期因为我手头有一些自己的存稿,所以能支撑一段时间,后面就是“约稿+投稿”的模式,最后能进化到现在“投稿→评审→发布”的良性循环,其实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自己也有产出能力,早期如果出现缺稿的状况,我能自己提供稿件。第二个是自己本身有一个很广的法律实务人脉圈,认识的朋友都是法律实务圈很不错的人,因此约稿的质量也会很高。这其实是一个自然生长的过程,自己能够产出高质量的稿件,约稿的质量也在“金线”之上,平台的权威性做起来之后,自然就会有人主动来投稿。



金线:相当于您已经将平台的权威性做了出来,可以类比法律实务界的期刊杂志吗?


高杉峻:对,如果一定要类比的话,其实从事法律实务的朋友在高杉LEGAL 发文,就好比学者发了一篇文章在核心期刊上。


02.
高杉LEGAL:民商法实务领域的线上核心期刊


金线:对于投稿人而言,他能从中获得什么?


高杉峻:第一是影响力的扩大,比如说投稿人发布了一篇信托的稿子,解决了信托收益权的一个问题,可能第二天就会有不少信托公司的法务联系他咨询问题。


另一个直观结果是打破了从前的知识垄断。像最早的时候我自己署名发过借条范本,把借条及相关注意要点写得很详细,就会有个别老律师留言说,这些东西都是要向客户收费的,你怎么能免费发出来?而知识垄断被打破之后,对于法律实务整体水平的提高是有一定好处的。


我觉得法律行业知识的分享,是一种自然趋势,不可阻挡。


金线:为作者提供稿酬大概从什么开始?


高杉峻:主要是从公众号推送的文章,结集成《民商法实务精要》出版开始。每本书都会有签名版原价预售,由此出版方「麦读」就有了空间可以就每本预售书提供10元钱到稿酬基金。稿酬其实也不高,最开始200元一篇到后面的400元一篇,其实更多是给予作者一种被认可的感受,并不在于钱多钱少,作者们看重的是知识的分享与行业的影响力,能获得权威平台的发布和广大同行的认可。



金线:您会追热点吗?


高杉峻:从来不去跟热点。高杉LEGAL的选题只圈定一个范围,那就是民商法实务相关,诉讼、非诉都行,比如海事保险的稿件,可能全中国从事这个细分行业的法律人不到几百个人,但只要这篇文章有专业价值,也依然会发。


金线:您对于优质文章的评判维度是什么?


高杉峻:首先是专业性,这个问题必须要和实务相关,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要兼具独特性与深入度。另外一个标准是实践性,也就是说如果以后同行遇到一个类似的问题,看到这篇文章会有收获,能节省检索研究的工作量,这就很不错了。


金线:评审团是怎么组建起来的?


高杉峻:民商法实务这个领域,虽然听起来就只有一块,但作为中国法律人的主要从业领域,其实里面有非常复杂细化的分支。比如合同、公司与担保,还可能细化到海事、保险、破产、证券、期货、信托等等。后期出现了常见领域之外的稿子,这些问题就超出了我的专业范围,所以就组建了评审团。


高杉LEGAL评审团主要是我去发掘的,很多都是早期在高杉LEGAL发表过文章的作者,每位评委细分领域来评审稿件。评审团里有法官、律师、法务以及学者,样本上是对法律行业的全覆盖。


金线:LEGAL评审团是怎样运营?您是怎么把这帮人聚集在一起的?


高杉峻:愿意担任评委的朋友,本身就对民商法某个细分领域保持关注,所以才会认领相关稿件。对于不少评委而言,评审稿件的同时,也是在跟进这个细分领域最新的进度与动态。


其次,评审团本身也象征着某种荣誉。所有高杉LEGAL评审团成员的姓名,都会刊印在集结成书的封面上。因此,评审团都是非常乐意参与进高杉LEGAL里,就像一个自成生态的果园,每个人都能在里面耕种与收获。


金线:LEGAL群是怎么运营的?您在其中担任怎样的功能?


高杉峻:LEGAL群是多姿多彩的,有的是专业向的,有的是生活向。高杉LEGAL群是一个生态乐园,大家可以在里面找朋友、社交,比如我们有LEGAL健身群、LEGAL厨艺群;也有专业群,主要是讨论专业问题,我们会根据专业领域方向,就像医院的不同科室一样,建不同的专业群。



我的作用就是给群主赋能,打一个比方,现在我就是一个专门做蓄水的水库,大家有需求了我就放水到特定的群,我这边的关注者其实就是蓄水池里的行业势能。然后每一个群,都会提前定好群规则,之后就完全授权给群主。


大部分群主都是自愿申请,主要负责拉人跟维持群秩序。群的规则也都是通用的,比如不能讨论政治、不能发广告、不能进行人身攻击等等。


高杉LEGAL群的最大特点是高度细分,根据行业与领域细分组建,这样的圈子有一个显著好处,就是能在高度细分的领域里进行有效讨论与有效交流。并且LEGAL群不追求直接的商业转化,我跟每个群的群主都强调,群里面不能搞商业活动。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有了商业活动之后,纯粹的讨论氛围就容易变质。只有这种纯粹,才能够保证整个生态往前走。


03.
线上线下,泾渭分明


金线:您在运营高杉LEGAL时,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高杉峻:没有什么特别困难。把正确的事情想清楚之后,做起来就不会有特别的困难。每个环节都要考虑清楚:这个事情能否做起来,要看行业有没有需求,也要看参与的每一个主体有没有动力,大家能不能够在其中获得直接和间接的回报,能不能玩得开心。


如果说困难,大概就是有的时候本职法律工作特别忙,难以兼顾到高杉LEGAL,这时投稿者就会发现我这边评审流程的反馈变慢了,因为我这边就运营高杉LEGAL这件事情并没有团队或者助手。但这样的情况只是间歇性的,只要本职法律工作不是忙到极限,我一般还是尽量保证每天能有大概四十分钟的时间投入到高杉LEGAL。


金线:为什么要一直坚持线上高杉LEGAL与线下自己身份的分割?


高杉峻:我一直是利用自己业余的有限时间来运营高杉LEGAL,从来没有在线上披露过自己线下的职业身份,也从来没有以高杉峻名义出席过任何线下公开活动,这都是为了确保这个平台在法律行业内的中立性。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我的本职工作一直都是专业的法律工作本身,而不是高杉LEGAL这个平台的运营。就像我刚才说的,我每天也就是投入四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到高杉LEGAL这个平台,其他时间,我都在做我本职的法律工作。我也并不希望有人将我的本职法律工作和高杉LEGAL这样一个线上平台予以混淆。某种意义上,高杉峻对我而言,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网名,而是一个与线下身份相切割的线上身份。所以我会对身边每一个朋友都叮嘱,不要在任何场合宣扬高杉峻的线下身份。


金线:最近视频风口正起,您两种身份的切割也意味着您不会考虑做视频,不会觉得很可惜吗?


高杉峻:严肃而深入的法律实务问题是不可能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展开的。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于,要想清楚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是同行还是客户。高杉LEGAL始终的定位是同行不是客户,是业内同行的实务交流平台。


有的律师愿意做短视频,我猜测是因为客户对于专业性强的、偏枯燥的文章不太有兴趣,但是对于法律实践过程的故事可能有兴趣,所以视频对这样的律师来说,是比较合适的。但对于法律行业的人来说,专业上做得越深入,其实越看重同行的评价。


金线:作为一个法律人,高老师您对高杉LEGAL的未来期望是什么呢?


高杉峻:目前高杉LEGAL的关注者是26万多,从法律行业的总体现状来考虑,作为一个专注于高度专业文章的分享平台来说,这样的关注人数已经到达了增长曲线的高原期。


我运营高杉LEGAL,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一个终点,也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必须要达成的结果。我从来没有考虑,要把高杉LEGAL转化为一个独立的APP,或者是转化成一个创业项目,目前为止从没有这样的想法。就像登山者爱说的那句话“因为山在那里”一样,我也想说“因为好的实务文章需要一个好的发布平台”。

 

  END  

采写 | 卢卡


高杉LEGAL精选文章:


《借条范本》

《法律检索标准流程》

《诉讼文书写作指要》

《合同审查经验谈》

《律师助理成长的十条要诀》

《法务工作经验谈》

《法务职业的优缺点及从业之道》

《投资协议眼花缭乱,如何快速读懂?》

《当隐名股东遇上强制执行》

 

2014年1月至今,「高杉LEGAL」长期致力于中国民商法实务研究,高杉峻(个人微信:gaoshanlawyer)出品。

投稿请寄:gaoshanLEGAL@163.com




▲长按识别关注「高杉LEGAL」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高杉LEGAL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