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橡树 | 朝鲜战争:随谈第一次战役

流浪的橡树 流浪的橡树 2022-03-18


往期长津湖系列:

长津湖战役——耐人寻味的朝鲜战争的片段

长津湖战役——朝鲜战争全面化的一战

长津湖战役——柳潭里,雪原间,原木在移动

长津湖战役——下碣隅里,战机丧失

长津湖战役——突围,突围

长津湖战役——美军陆战队,向下碣隅里撤退

长津湖战役——战役最后,被包围的美军?

长津湖战役——史密斯的椭圆款式总撤退

长津湖战役——悲歌冰雕连

长津湖战役——突击水门桥,志愿军最后的追击

长津湖战役——兴南大撤退(大结局)



文前闲话:


这几天,崔永元撕扯、拽拉冯裤子,裤子掉在膝盖想下,影视娱乐圈不堪入目的丑事继续成为坊间热议的笑话。


冯裤子把住门框说不出来就不出来的这些天,人们开始第一次对光环璀璨的影视娱乐圈投以鄙夷的一瞥,却又无尽唏嘘:


原来,在一个包括尚在孕育的婴儿都在老老实实纳税的全民纳税国度,明星居然可以和贪官一样地随心随意地巨额跑税。


如核查真如崔永元所言,冯裤子流还真不仅是长得呲牙咧嘴的人很丑的小事,而是一件触动举国民众“蛋糕”的大事件。


传媒大学发声,表示高度关注崔永元人身安全问题——其实,关注崔永元人身安全问题,也是我认为我作为一个憨厚的橡树,同样应该关心的问题。


当然,很多朋友与媒体都在关注这一事件进程,我还是继续与朋友们隔空茶叙近七十年前,发生在朝鲜半岛的战事吧。



1950年,朝鲜半岛爆发内战——后来,我们终于知道,当年斯大林出于诸多原因,怂恿和支援金日成向南发起了“不宣而战”的“统一作战”。


不过,随着美军及联合国军大举干涉朝鲜半岛战事,朝鲜战争自爆发到现在,都一直被注入了浓郁的政治元素。


超过20个国家卷入这场二战之后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局部战争。


毋庸置疑,中国,为这场战争付出了最为惨痛的牺牲。朝鲜战争也成为现在我们努力回避着并记忆着的一段难以解释的历史。


战后,美国与苏俄作为世界两极超级大国,完全浮出了水面。随之,由美国和苏俄为核心的北约、华约两大国家、军队集团开始进入长期对峙。


世界,进入了二战之后最为灰暗的冷战时代。


现在看来,在苏俄与美国的视角,朝鲜战争,尤其中国被卷入之后的朝鲜战争,很大程度抵消了同时期苏俄与美国在欧洲紧张对峙,替代了二战后,巴顿曾经预言德国分裂“必有一战”的东德与西德的战争。


欧洲安全了。亚洲却继续陷入战争。


朝鲜战争爆发的前因后果有很多线索。然而,这些线索就写作而言,无疑就是导火索。所以,本系列依然以较为纯粹的军事角度进行梳理、推演。


朝鲜战争第一次战役,是中国以志愿军援朝参战的第一次地面作战——从相对靠近中朝边境的博川、云山、温井、熙川一线开始,中国就此卷入朝鲜战争。


1950年10月1日,韩国的朝鲜共和军(韩军)大约6个步兵师在东线,率先跨过三八线,发起规模化的向北攻击。


当时,遭到仁川登陆战役与釜山反击战役打击的朝鲜人民军(朝军)绝大多数部队建制混乱,缺兵少粮,士气低落——这支在四十年代末期迅速崛起的远东最强大的铁甲雄师,如今连战连败,丢盔弃甲,唯有向中朝、苏朝边境不断退却。


1950年10月10日,韩军攻陷朝鲜半岛东海岸重要港口元山。


这天,得到美国总统,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有条件授权,麦克阿瑟命令以韩军为先锋,联合国军主力全面跨过三八线,向朝军发起最后的攻势。


当时,联合国军虽然在仁川登陆后夺得了截断朝军后路的优势,然而,联合国军主力美军第8集团军在与美军第10军两翼展开的攻势中,虽然聚歼釜山附近朝军主力,但是,急于收复汉城,并且地面兵力过少,使得多数被打乱建制的韩军,还是三五成群,翻山越岭,在美军分割、堵截中,成功穿越战线,向北溃退。


当联合国军开始跨越三八线实施正面大规模进攻时,朝军在其副总司令崔庸健组织下,还是形成了几条单薄,但也有效滞缓着联合国军向北攻击的防线。


在美军空中火力掩护下的韩军主力攻击下,朝军最后防线不断被破碎,局势岌岌可危。


1950年10月19日前后,朝军往苏俄退却的防御相对稳定。


但是,朝军往中国退却的防御线几乎全部崩溃。甚至在第一次战役爆发前夕,韩军一部顺利抵达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畔。



这天,中国军队身着朝鲜军服,秘密渡过鸭绿江。


当时,中国志愿军番号尚未启用——各位在电影上看到的志愿军胸标,似乎在朝鲜战争结束前后,才开始应用。


首批入朝部队的军官着朝鲜人民军军服(不带军衔肩章),师职以上穿将官服、团营职穿校官服、连排职穿尉官服。


普通士兵来不及换装的,都在入朝前去掉帽徽、胸章。所有入朝单位入朝前,把所有具有我军标记物品、印信、文件、军旗等一律上缴。


所以,最开始如“雄赳赳气昂昂”过鸭绿江的场面没有出现。现在,网络偶尔有“180师军旗被缴”的传闻,应该也不会是真实。


从1950年7月朝鲜战争爆发,组建粟裕为司令,萧劲光、萧华为副手的东北边防军,以第15兵团、第13兵团司令部混合重组新的第12兵团司令部开始,中国看似紧锣密鼓筹备着志愿军入朝。


然而,按照现在资料介绍,中国自朝鲜战争爆发之初到最初入朝参战,核心战略任务实为协防、支援、辅助朝军作战。


是以,粟裕及其他主官并没有去东北边防军参与备战。东北边防军组建更像是北京为1950年初才签字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应景。


仁川登陆后,金日成大败,朝鲜半岛战局直下。原本应景也就变成应急。


彭德怀由西安赶往北京,受命担任志愿军总司令,以及第13兵团各部集结出发,让援朝参战有了临时起意的味道。


这个时期,中苏在莫斯科和北京就出兵援朝同步谈判。缺乏耐心而又无限自信的斯大林烦躁不安,甚至丢下让人捉摸不定的猜想:


都不出兵,让金日成自生自灭,到中国组织流亡政府。


然而,在世界共运一家亲的大时代,丢掉社会主义朝鲜的这个后果,显而易见是要有人来承担责任的——斯大林之外,谁敢乱猜?



自10月1日韩军跨过三八线向北攻击,到10月19日朝鲜西线防线分崩离析,第13兵团主力开始机动越境,头绪甚乱。


当然,战争就显得相对单纯。


第一批入朝的志愿军为原四野精锐38、39、40、42等主力军。


入朝之前,这批部队加强了工兵、坦克、重炮、高射炮,并且得到了苏俄在其占据的东北各处据点的少量的支持——志愿军武器装备之落后显而易见。


当时,美军二战后军队减员,其早期参战步兵师来不及补充兵力,以“帮对体制”编入超过一半的韩军。


但是,通常美军步兵师配有各类坦克150辆,装甲车35辆,火炮包括榴弹炮72门、各种直射炮120门、各种迫击炮160门、高射炮64门、火箭筒543,其中,70mm以上口径火炮(含坦克炮)330余门。


一次齐射火力,大致超过志愿军一个军的火力一倍以上。


即便相比朝军,志愿军武器装备也是相差甚远。


朝军一个师团,即有122毫米榴弹炮12门,76毫米加农炮36门,SU76自行火炮12门,120迫击炮18门,82迫击炮81门,60迫击炮108门,45毫米反坦克炮42门。同时,朝军战役方向通常加强配属旅、团、营建制坦克单位。


无疑,志愿军入朝部队,实则以一战部队,投入二战加强版的战场。


当然,志愿军也不是没有明显的优势。


截止第一次战役打响前,韩军当先,联合国军于后的攻势,越往北进,也就越是明显被太白山脉分割,最后,形成近百公里空档的东西两个作战集群。


同样,东西两线的作战集群继续北上,在朝鲜半岛北部被复杂山地、高原、河流分割成更小的作战单位。


每一个空档,都意味着暗藏杀机。



缺少大兵团作战经验的韩军向北推进,急于穿插、分割、攻击朝军,以至于在整个毗邻中朝边境的西线战场,形成了以团、甚至营、连快速机动,急于四面出击,却导致队形散乱的不利局面。


随后,联合国军主力及时北出平壤、元山,但是,因为兵力不足,在向北攻击中,美英军等同样也处于兵力分散态势。


与之相应,志愿军除却42军长途穿插支援赴战湖一线朝军东线防御之外,主力集中,也先于韩军隐蔽到达战区,以逸待劳。


此外,第一次战役作战区域多南北走向山地,植被繁杂,道路狭窄。战区多东西、南北走向河川,以及雨季冲刷地形形成的沟壑,非常不利于美军飞机侦查和机械化部队展开。


这对轻步兵为主的志愿军而言,既占据了地形非对称优势。


说起朝鲜战争,比较有喜感的是,朝鲜课本道貌岸然强调金日成无敌,志愿军也是在他老人家领导下才得以大显神威。同样,网络的朝鲜战争的传闻,通常也一本正经对朝军作用视而不见。


都是讲究自尊心的人。


其实,朝军有并不逊志愿军太多的战力,却拥有苏俄优先支援的坦克、重炮等先进武器,更兼主场作战,熟悉地理、风俗——这对入朝之初的志愿军而言,无疑要紧。


在第一次战役前,联合国军向北推进,部分装备一定现代化装备的朝军转为外线游击作战。他们的零星作战误导着麦克阿瑟对战局的误判,也牵扯着联合国军至少一半以上的兵力。


同时,在志愿军入朝部队展开的关键数日,朝军不惜血本守住看似薄弱的防线,一直稳稳地遮挡联合国军、韩军的攻势。


直到战役打响,前线攻击部队与朝军激战的情报,让麦克阿瑟一直误判战场,甚至在第二次战役打响之前,他对志愿军入朝总兵力都没有相对准确的判断。


无疑,正如彭德怀所言,第一次战役是一场典型的遭遇战性质的反突击作战。



占据清醒、果断、变通和地形非对称优势的志愿军在朝军掩护下,在美军东西作战集群之间,利用复杂地势完成穿插展开。


遭遇战,果断、善变尤为重要。利用朝军战线实施反突击,更是加大了遭遇战的隐蔽性和突然性。


彭德怀在并没有得到北京指示下,随即抓住这一些列在战场上偶然存在的有利因素,使得志愿军与拥有强大火力、机动力和后勤保障的美军客观上拉近了距离。


当然,这一战役并不像辽沈战役、淮海战役一般气势恢宏。


志愿军整师、整团攻击目标不过是联合国军的团、营、连单位。


然而,就中美当时战力差距,在军事角度而言,这确实是志愿军在朝战数年,唯一一次最有效的“人海攻击”战术的成功运用。


二战以后,随科技发展,战力投放距离也就越来越远。在中国内战、抗战看似排山倒海的大兵团攻势,也就为客观被火力悬殊制约。


以林彪、粟裕在内战之功勋卓著和彭德怀用兵比较,第一次战役及彭德怀在朝鲜战场的多处用兵,很容易看得出,彭德怀在战役、战术的造诣,可能高过林彪、粟裕太多。


之前,一位朋友转了一句朱德用兵的名言:拿受命枪,打受命仗。


确然,可能当时并不了解兰切斯特方程的彭德怀,却有神奇地对美军、韩军火力、战力进行了准确、精细和客观的评估。


志愿军凭借地形,隐蔽接近,在战役中多有出其不意以多打少的若干战斗。在这些战斗中,参战志愿军各部几乎无一例外地穿插、切割、出击的要点,都在联合国军及韩军进军线路上。


很多时候,联合国军及韩军的部队尚未完成战斗展开,志愿军以师、团规模发起的步兵冲锋,就迅速淹没了其微弱的抵抗。


可惜,这一战法在第一次战役的特殊条件下的特殊运用得到成功,却被后来一些指挥官滥用、泛用——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我在后来的战例推演中将详细介绍。


总之,第一次战役可以说是朝军危局下,彭德怀比较纯粹的,个人发挥的,指挥的一场战役。


然而,在现代化效率更高、更复杂的战争环境,靠将帅英明、天才的个人指挥发挥,在变幻莫测的战场,确实也存在不堪负荷的巨大风险。


当然,在现在崇拜“军神”的人们看来,战争就是军神的战争。战争和科技、物资、组织、协调全然没有更大的关系。


当时,彭德怀随机应变,果断决策打响第一次战役,确实是较为罕见的精准的决策——不过,战时和战后,苏军、美军对志愿军各级指挥部依靠指挥员发挥而指挥作战的这一特色,提出过较为中肯的批评。


第一次战役后,朝军迅速前出担负掩护志愿军主力,这使得麦克阿瑟再出幻觉,误判志愿军最多仅4-6个步兵师参战,其战略目的,是保护处于被韩军直接攻击威胁下的边境水电站。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总统对麦克阿瑟越过三八线有严格的指示:


越过三八线展开地面作战的前提,是没有发现大规模苏军或者中国军队入朝参战。


4-6个步兵师,3-5万人的规模,当然不是麦克阿瑟退回三八线的理由。


就此可见,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对联合国军和韩军的打击,就歼敌人数而言相当有限,更多是对营、连目标的歼灭战。


同时,志愿军整体攻势也打乱和破坏了联合国军的攻势。实现了志愿军掩护下,朝军在中朝、苏朝边境区域重新集结,补充,整编的战略目标。


入朝作战才二十来天,志愿军便遏制了联合国军的向北攻势,这让北京无限欣喜和充满想象却不乏冷静。


第一次战役结束,北京致电志司,明确战略目标:


如时间许可则将工事继续增强,在六个月内如敌人固守平壤,元山不出,则志愿军亦不去打平壤,元山


那么,在1951年5月之内,志愿军应该在第一次战役停止的战线上,组织向南防御。这一战略思路,和1950年组建东北边防军的援朝战略思路,以及志愿军入朝参战的最初思路,非常一致。


真要如此,在狭长的朝鲜半岛上,中美两军各有进退空间,再辅以政治、外交斡旋,大概率进行零星作战。


可惜,历史无法假设。



第一次战役,不仅让北京欣慰,也让躲在熙川附近一个黑漆漆的隧道里的一列客车上的金日成看到了希望。


最主要的,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也翘起脖子看到了希望。


很多人认为,斯大林授意金日成发动朝鲜战争,目的在于争取位于韩国的不冻港,以及借朝鲜战争要挟苏俄在东北利益。


其实,这些原因固然成立,但是,在我看来,当时,随着德国分裂后,欧洲矛盾日渐积累,已经在东欧、南欧等地开始激化。


如果,庞大如中国的大国彻底卷入朝鲜战争,那么,苏俄在欧洲的压力无疑也就随之减弱。


否则,苏俄也不可能在后来彻底、完全地控制、吞并东欧诸国多年,最为靠盘剥诸多卫星国,一跃成为世界一极的超级大国。


今天,写到这里。感谢朋友们关注、支持、点赞、转发。请注意第一次战役系列更新

  请留言,请支持橡树继续新的创作。

日苏战争系列,持续更新,点击可阅:

诺门坎会战,苏联红军到底有多厉害(上)

诺门坎会战,苏联红军到底有多厉害(中)

诺门坎会战,苏联红军到底有多厉害(下)

张鼓峰的喀秋莎(上)

张鼓峰的喀秋莎(下)

苏俄红军与匈牙利孩子们的“较量”

怀旧苏俄——那些年,在中苏边境上,眺望强大的苏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