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申遗成功的景迈山古茶园,究竟是什么来头?

鸿慈永祜 艺旅文化
2024-09-13
*所有游学均支持私人定制:17367061482

近十年来,中国申报的世界遗产有逐渐偏向于冷门的趋势。虽然不乏泉州、鼓浪屿、丝绸之路等大众耳熟能详的名胜古迹,但更多的名字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左江岩画、土司遗址、澄江化石地、元上都遗址等等。


而在今年,中国最新申报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知名度更低,它正是位于云南普洱的景迈山古茶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个地方闻所未闻。


那么,在大众看来如此冷门的一项“准世界遗产”,究竟是什么来头?为何能够力压明清古城墙、北京中轴线等呼声极高的申遗项目捷足先登?



诉说茶叶起源历史的活化石


茶叶,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饮品了。


对于福建人而言,一天可能是从饮茶开始,也是从饮茶结束的。即使是外出登山旅行,也总不忘带一套便携式的茶具,在腿脚疲惫之时坐下小饮一杯。

而在大多数现代化都市中,人们可能没有闲情逸致使用完备的茶具,悠哉游哉地沏茶饮用,同时各种奶茶、水果茶,也已经无孔不入地渗入到了城市乃至乡镇的每一个角落。


即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咖啡,但茶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中国最受欢迎的饮料。也正因如此,中国长期以来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消费国。


当我们捧起杯中香茗,细细品味之时,是否困惑过,这种我们习以为常的大众饮品,最早起源于哪里?



人类可考的饮茶历史,不过两千多年,但山茶属的历史却要追溯到距今4000万年的渐新世。也就是说早在人类诞生之前的数千万年,就已经有野生茶树了。

山茶属植物代表——茶花
距今两百万年的第四纪冰川时期,气候严寒,大量物种灭绝,而地处西南地区的的茶组植物得以幸存;此后,茶树逐步被驯化并大规模栽种。到了秦汉时期,随着西南地区被纳入大一统王朝的版图,茶叶也顺着西南丝绸之路输入中原地区,茶叶之名第一次出现在了古代文献中。

虽然在建国以来,东南部地区的一些新石器遗址中也发现了山茶属植物的相关遗存,但从遗传学上分析,从古代西南夷之地至长江中下游,茶树的遗传多样性逐渐减少,这足以证明西南地区正是中国大多数培栽茶树的起源地。

到了今天,在我国南方的每个省份都可见到茶树的栽培,但只有在茶叶起源地之一的云南澜沧江流域,发现了野生茶树驯化的三个重要阶段的典型实物遗存,即野生茶树 (镇沅县哀牢山千家寨2700年野生茶树王)—过渡型茶树 (澜沧县邦葳千年过渡型茶树)—栽培型茶树 (景迈山数百年历史的古茶园)。


因此,世界上保存最完好、 年代最久远、 成片面积最大的千年万亩栽培型古茶园,景迈山,被提名世界遗产是当之无愧的。

但这座古茶园的魅力,远不止如此。

理想山地农业的活态范本


一千多年以前,长途迁徙至此的布朗族、傣族先民们开始在景迈山上种植茶树,这种茶树现在被叫做云南大叶种

大叶茶树耐荫、喜温、喜湿,而景迈山所在的滇南山区,虽然雨雾适宜,森林广布,但是冬季仍时不时有低温天气发生,夏季短时的强对流天气也会对茶树造成不小的影响。

晨雾中的景迈山

基于这样的地理环境,景迈山上的居民们因地制宜采取了巧妙的“林间开垦,林下种植”生产技术。

林间开垦,指的是在森林间有限度地片状开发种植茶树,在每片茶树林周围保留一圈树林作为第一道防护带,宽度40米左右,防护带内不得砍伐树木和种植茶树,从而形成连片的古茶林,同时在古茶林片区之间保留一定面积的树林作为分隔带和防护林,以防止大风、低温和病虫害传染等自然灾害。

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天在景迈山上仍然可以见到大片的原始森林,正是它们守护着景迈山独特的小气候,也使得这里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林下种植,是指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天然森林资源,选择性地在林间砍伐部分对茶树生长不利的乔灌木保留一定的遮阴乔木和芳香植物,采用茶籽播种有性繁殖的方式栽种茶树,养护茶林,形成疏密有度的乔木-茶树-草本植物群落的立体结构。
上层主要生长茱萸、木荷、多衣、红椿等高大乔木;中层是本地种茶树优势群落,同时分布着樟科、 杜鹃花科等植物;下层为禾本科和蕨类、药材、野生蔬菜等草本植物。

用于遮风避雨的高大山茱萸

之所以选择这样的种植结构,是因为在古代,居住在景迈山上的山民们,仅仅依靠种植茶叶是无法维生的,因此需要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如草药,运用收获的茶叶与草药与山下平原地区的居民交换粮食;有时还会在山坡上种植旱稻以维持生存。

但到了今天,随着茶叶特别是古树茶价格的一路走高,当地的古茶园中已经很难再见到中草药的种植,传统的经营模式几乎消亡殆尽

另一方面,在古树林得到市场重视之前,也曾有不少古代茶园遭到破坏,改种产量更大、更能产生经济收益的台地茶,而这些被破坏的古茶园很难再恢复。这些问题,都是景迈山在未来遗产保护工作中所需要重视的。


展示民族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云南,是中国民族成分最为复杂的一个省份。在这片39万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上,分布有25个少数民族,其中又有16个民族为云南所独有


而在景迈山所在的普洱市(旧称思茅地区),居住着汉、哈尼、彝、拉祜、佤、傣等1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1%。


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地理环境深刻影响了当地的建筑形式,在这里,我们能见到汉族的“一颗印”、哈尼族的“土掌房”、拉祜族的落地式茅屋、佤族半方半圆的“鸡罩笼”,也能见到布朗族、傣族的高脚干栏式房屋。


翁丁佤寨,2021年被焚毁。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在版纳、普洱的大部分茶叶产区,已经很难见到以传统建筑为主的少数民族村寨。然而,在景迈山和核心区域,仍然保留着翁基、芒景、糯岗、景迈大寨等数座风貌良好的布朗族、傣族传统村寨。
这些传统村寨,成为了展现云南茶叶生产地民族文化最好的实物载体。

在景迈山,不论是布朗族村寨,还是傣族村寨,都有着较为相似的村落布局与建筑方式。村寨一般选址在向阳一面的山谷、山脊或相对平缓的坡地上,海拔1400米左右,周边围绕着古茶园与森林,生产粮食和蔬菜的耕地选在距离村寨较远、水源充足的低海拔地段。

翁基村寨的背后是整个山脉中的制高点,被当地人尊为神山神山既是神圣的宗教祭祀场地,也是村寨水源林所在,受到严格的保护管理,体现出朴素的生态环保思想。除此之外,村寨周边一些年长的古树,也会被当作神树来崇拜。

景迈山上的村寨,都是围绕“寨心”建立起来的。

寨心,布朗语称之为“载曼”,是立寨的标志,有石质、木质、水泥等不同材质,造型也十分多样。在立寨心之前,需要请佛爷和阿章(精通本民族文化的长老)念经;这里是村中最神圣的场所,是逢年过节时各种祭典活动的中心


此外,在村寨中还能见到南传佛寺,一般位于村寨的边缘位置。傣族最早开始信奉南传佛教的少数民族,在景迈山,由于傣族和布朗族长期杂居,居民逐渐形成了南传佛教信仰,并在村寨周边择地立寺。
数百年来,寨心、佛寺、神山、神树,就这样默默守护着村寨的居民。

景迈山的传统民居也充分体现了当地人的生存智慧。

为了应对当地湿热多雨的气候条件,当地居民选择了高脚的干栏式建筑,下层圈养牲畜,上层住人。

民居屋顶均为歇山顶。可能是因为室内火塘在烹饪烤火时会产生烟雾,需要通过在两侧开设窗户来通风(当地早期的民居歇山两侧山面均没有封住),逐渐地,在两侧开设通风小孔的庑殿顶就演变为了歇山顶除此之外,两侧山面的天窗可以增加室内的光照,还可以通过通风来避免梁架槽朽。

近几十年来,随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曾经普遍存在的茅草屋、竹楼早已消逝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木结构干栏式房屋、悬挂黑色缅瓦的屋面以及组合式平面,但是从建筑的很多细节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出早期建筑样式的孑遗。

在翁基布朗族古寨民居的屋脊两端,可以见到一种V字交叉的棍子,一般为木质,当地人叫做“燕子架”,这种构件的来源与早期的茅草屋顶有关。


滇西南少数民族的茅草屋屋顶都由两相交叉的斜梁支撑,在最早的时候,斜梁会在脊檩部位的交叉处采用结绳捆扎,以固定之,在捆扎的时候有一部分会伸出来。后来,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榫卯结构代替了捆扎节点,斜梁在脊檩处相交后便不需要再伸出一部分了。


另一种可能的起源是,比较原始的茅草屋屋面之上会再加一层简易木框架覆压草顶,使之更为牢固,两千多年前的古滇国铜房子也展现出了对于这种结构的使用。后来随着铺设茅草技术的提升,这种覆压茅草的木框架逐渐被淘汰,但其存在过的印记保留在了V字形木棍中,并赋予了其特殊的文化内涵。


囿于湿热的气候环境和落后的建筑技术,景迈山上不可能保存下来特别古老的民居建筑。但在这里,民居的年代并不是判定其文化遗产价值的唯一标准,而是其发展与传承,以及其中反映出的人居理念。

实际上,这也是景迈山申遗的意义所在。世界遗产名录所要保护的并非都是绝对文物价值特别突出的遗产,在这个全球环境骤变的二十一世纪,像景迈山古茶林这样,对于人类生态文明以及可持续发展有借鉴价值的文化遗产意义格外重大。


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咖啡、葡萄、龙舌兰种植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以世界三大非酒精饮料之一的茶为主题的文化遗产项目依旧处于空白状态。作为人类和大自然共同创造的杰作,茶不仅是最佳的植物饮料,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

景迈山古茶林申遗成功,就意味着中国乃至全球的世界遗产名录增添了一个极富意义的新遗产主题,也意味着中国的茶文化被赋予了更多、更具世界性的内涵。

参考文献:

《章朗布朗族建筑礼仪》街顺宝

《云南布朗族乡土建筑研究》何知秋

《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价值意蕴与申遗意义》范建华

《栽培茶树的驯化起源与传播》张文驹

《新考古学视野下的茶叶文明起源研究》沈冬梅

  《东南亚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建筑文化探析》杨昌鸣


品读茶之源流,品味茶之精品。
品一口鲜嫩的古树茶,感受太和之气在齿颊弥沦。
景迈古树茶已新鲜到货!
新茶映衬着金秋,
赶快来品饮这不可多得的甘香至味吧!



-END-

文案编辑丨鸿慈永祜

图片来源丨鸿慈永祜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刻获取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 旅 百 科

(点击文字,查看全文)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晋南&晋东南晋中晋北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台湾 |澳门
文旅口袋书 
文旅地图 中国汉阙地图中国汉画像石地图中国关帝庙地图中国城隍庙地图中国申遗明清城墙地图中国藻井地图|中国帝陵地图中国道教石窟造像地图中国简牍地图 | 中国盘龙柱地图 |中国文庙地图中国钟鼓楼
古建 中国早期木构建筑3讲古建入门指南 山西古建观看手册丨浙江古建筑观看手册丨古建基础构件正定隆兴寺佛光寺南禅寺中国古塔TOP13汉阙营造法式李诫
石窟 中国石窟艺术10讲石窟入门宝典石窟入门宝典2.0中国石窟甘肃石窟杭州石窟|天龙山石窟克孜尔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彩塑 7节课读懂中国彩塑造像艺术丨莫高窟285窟敦煌彩塑麦积山彩塑山西彩塑 
壁画 敦煌壁画北朝壁画辽墓壁画十大必看壁画
考古 12位考古学家说中国考古专业报考指南考古学专业就业博物馆学专业就业|考古与盗墓|文物修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金石学
话题 历代佛首识别指南常见佛教故事画识别指南丨寺庙参观指南中国最美水月观音阿富汗古典文明云梦长文木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艺旅文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