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融市场动荡背景下,银行业如何寻找新的增长途径?

麦肯锡 财策智库
2024-08-25


本文共  14501 字


阅读预计 37 分钟


投稿及合作:weal
thmagazine@163.com




智库导语





硅谷银行倒闭事件不仅对全球金融业产生巨大影响,亦引发国内银行业的深度思考,从提升银行自身流动性的风险管理到降低行业系统性风险传导、乃至如何完善银行业监管等一系列活动由此展开。国内银行不仅开始关注市场动能和价值创造,更开始审视内部管理效能和风控水平。银行业大变局正式开启。







01

成就与挫败并存


不确定性带来了经济环境大变局,改变了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一方面,净息差持续下滑, 银行收入、盈利水平持续放缓。2023年国内银行业净息差全面步入2%以下时代,三季度国内银行净息差仅有1.73%,较去年同期的1.94%下降了21个基点。企业和消费者需求低迷,疫情带来的实体行业不景气滞后效应凸显,贷款需求潜力同比大幅下滑, 金融同业竞争激烈,许多国内商业银行出现了流动性过剩,资产业务持续萎缩,盈利能力面临挑战。
受此影响商业银行的风险经营和管理能力成为重要韧性指标。管理能力的差距带来不同类型银行和同类型银行内部的业绩表现分化。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
和股份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29%,而城商行和农商行分别达到1.9%和3.25%,这一差距也使得银行的经营重点出现分化,不同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存在近10~13个基点的差距,这也反映出不同商业银行在应对危机时的韧性能力差异2。
技术突破推动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持续加速。生成式AI对交互式互动的颠覆式变革、数字资产的价值挖掘深度不断提升、数字货币应用愈发广泛,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将数字化转型提升至金融机构战略决策层面,从专注客户、产品、渠道体验的数字化,转向包括运营、财资、经营管理的全 面数智化转型阶段。数字化人才的争夺和后备队伍的建设,逐步成为商业银行另一重要战场。
而全球宏观经济发展并不均衡,增长预期和利率变化也各异。中国作为世界重要的经济体,2023年金融行业预期收入占全球行业收入的24%。麦肯锡分析发现,过去五年,由于利润萎缩和资本生产率的下降与费用生产率的提高相互抵消,金融机构股东权益回报率持续下降。何实现资本有效利用,提升股东价值是未来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国银行业正面临着深化改革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机遇与挑战银行需要进行韧性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资本配置,以提高资产负债表的灵活性。同时,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也是关键,以适应宏观趋势、监管要求和技术变革。董事长和CEO需要推动转型变革管理和人才培养战略,强化机构协同,培养新一代金融人才,建立银行核心竞争力。在这个大变局下,中国银行业将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加速转型发展,为建设金融强国做出贡献,同时在数字化、市场规模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过去几年,银行业面临了严峻的挑战,包括监管加码、数字创新和新竞争对手的涌现,再加上历史低利率的压力。近几个月,流动性危机和银行破产等问题也浮出水面。然而,最近的迹象表明,银行业的风向正在逆转,这为整个行业带来了一些好消息。随着利率的上升,信贷业务环境得到改善,银行业的利润不断增加,过去18个月可以说是自2007年以来全球银行业最幸福的时期。
善用领先技术(包括AI),提高资产负债表的灵活性,考虑分拆资产负债表,扩大或退出交易性业务,持续升级销售渠道,以及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这些战略要务将对金融机构的资本规划和适应环境变化产生重大影响。未来几年,银行业的变革将更加活跃,领先机构和落后机构之间的差距也将进一步扩大。现在是时候规划新的航程,应对未来的挑战。

过去18个月对于全球银行业而言无疑是一段动荡的时期。尽管部分金融机构和地区陷入了艰难时刻,但也有一些引人瞩目的成功案例。在全球范围内,关键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ROE)和资本比率在长期下滑后开始反弹。欧洲和美国的一些银行因为利率上升而实现收入增长,结束了多年来利润下滑的局面,这些银行在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经历了过去十多年来的最佳时期。
世界各地的传统和非传统银行都表明,通过重塑和创新,银行可以实现繁荣增长并吸引不同的客户群体。印度洋沿岸国家在这方面表现尤为出色,成为全球表现最佳的银行聚集地。时,新技术的发展,如生成式AI、更快速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和云端架构,也带来了更多希望,有望大规模提高生产力,为根深蒂固的问题提供颠覆性解决方案。
一些银行的失败案例也不容忽视。欧洲一家历史悠久的银行和美国一些知名的中型银行倒闭或亟需援助;瑞士国家银行和美国联邦政府不得不介入,为客户提供保障。一些金融科技企业等前几年的明星企业也面临困境。市场对整个行业的回报预期低于资本成本,市值低于账面价值,这表明市场参与者对银行业的前景持谨慎态度。
“银行业大变局”,即资产负债表、交易型业务和销售领域从银行向非传统机构和市场板块的转移。这一现象虽然近年来逐渐发展,但在资产负债表领域的金融脱媒也已经到达关键点,下一步可能会扩展到销售领域。银行需要重塑业务模式,以适应这一变革,特别是在经历了长期低利率时期后,面临着利率大幅上升和其他趋势的挑战。




02

期待已久的净利息和利润水平回升


利率上调对银行的净利差产生了积极影响,特别是在欧美地区的银行。这导致了2022年和2023年的银行ROE达到了十多年来的高峰。具体来说,美国和欧洲的金融机构净利差扩大了15至80个基点不等,平均扩大幅度为22个基点,这取决于各金融机构的投资组合和策略。各个领域,如支付、财富和资产管理、资本市场和消费金融等,许多金融机构都在继续壮大。
然而,尽管整体银行ROE进入了十多年来的黄金时期,不同金融机构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从全球角度来看,金融机构的ROE在2022年增长至12%,有望在2023年达到13%,远高于13年来的均值9.1%。
这一趋势反映了利率上调对银行盈利能力的积极影响,但也需要继续观察净利润率的前景,因为不同金融机构在各自领域内仍然存在差异。尽管短期内不太可能回归到极低的利差水平,但市场和经济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净利润率。这对银行业来说是一个需要密切关注的因素。




03

行业内部的巨大差异


2023年银行业的净收益达到了1.4万亿美元,这是2017年净收益的两倍。这一增长伴随着ROE的上升以及资本比率的增加。全球一级资本比率在2022至2023年期间达到了13.8%,为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同时,银行业还在不断降低成本,成本收益比率下降了7个百分点,成本资产比率也呈下降趋势(从1.6下降至1.5),这些变化反映了行业内成本管理的改善。
2022年,全球金融服务领域的各类业务涉及了总计400万亿美元的资产,创造了6.8万亿美元的收入,这两项数据都创下了新纪录。相较之下,2021年全球金融服务领域的经手资产为375万亿美元,收入为6.4万亿美元。金融中介业务的增长速度高于整体经济,自2017年以来,年平均增幅为6%,而实际GDP增长幅度仅为3%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行业内的差异正在继续扩大传统上,金融中介的收入主要集中在对公、商业和零售银行业务领域。利润最高的领域包括财富和资产管理、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和支付业务。

对公及商业银行业务领域的金融中介的收入占比在2022年较上年增长了超过2个百分点。尽管自2021年以来对公业务交易量有所放缓,但随着利率上升,对公银行交易业务的利润率在不断上升。
在财富和资产管理领域,头部机构和其他机构之间的差距自2019年以来一直在扩大,但整体行业成本有所上升。2022年,资产管理公司的盈利空间和增速下降明显,主要是因为股票和债券市场表现不佳。
资本市场业务方面,买方(购买金融证券的企业,如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公司、对冲基金等)的收入池不断扩大,而卖方(卖出、发行或交易金融证券的企业、咨询公司及投资银行)的收入仍然相对停滞。金融中介的收入占比也相应下降了1个百分点至4800亿美元。
此外,一些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中采用了新技术,使运营效率达到了科技公司的水平,销售方式也更多地向全移动渠道转移。这些趋势反映了银行业不断适应市场和技术变化的能力。
全球支付业务的营收继续高速增长,尤其在亚洲地区表现突出。数字支付方式的非接触式转型正在迅速推进,同时,存款、付款和贷款等金融服务对于嵌入式金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尽管全球数据显示了整体行业的增长趋势,但各子行业内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同市场中的金融机构在股东价值、ROE和盈利增长方面表现各不相同,其市盈率和市净率也存在差异。以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例,ROE高于14%的提供商占比超过40%,但近35%的机构ROE低于8%。同样,在财富和资产管理领域,利润率一般在30%左右,有超过1/3的公司ROE在14%以上,但也有超过40%的公司ROE在8%以下。
这些差异表明,运营水平、成本管理、效率以及客户留存等因素对于金融机构的绩效至关重要,可能比以往更加关键。表现最佳的企业通常能够有效利用资产负债表,以客户为中心,领先于技术应用方面。因此,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不同金融机构的策略和运营模式将影响它们的业绩和市场地位。
全球支付业务的营收继续高速增长,尤其在亚洲地区表现突出。数字支付方式的非接触式转型正在迅速推进,同时,存款、付款和贷款等金融服务对于嵌入式金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不同市场中的金融机构在股东价值、ROE和盈利增长方面表现各不相同,其市盈率和市净率也存在差异。以支付服务提供商为例,ROE高于14%的提供商占比超过40%,但近35%的机构ROE低于8%。同样,在财富和资产管理领域,利润率一般在30%左右,有超过1/3的公司ROE在14%以上,但也有超过40%的公司ROE在8%以下。
这些差异表明,运营水平、成本管理、效率以及客户留存等因素对于金融机构的绩效至关重要,可能比以往更加关键。表现最佳的企业通常能够有效利用资产负债表,以客户为中心,领先于技术应用方面。因此,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不同金融机构的策略和运营模式将影响它们的业绩和市场地位。



04

干扰因素


银行业在过去的几年中经历了一系列干扰因素,导致整体市值持续低于账面价值。这些干扰因素包括地缘政治形势、能源供应担忧、通胀率上升、利率飙升、部分银行破产、加密货币市场问题以及监管环境的变化。这些因素导致了银行绩效之间的高度差异。
尽管银行业的利润上升,但市净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表明市场普遍预计银行业的ROE将长期低于其股本成本。然而,根据当前的利率环境、机构类型(重资产负债表或轻资产)等因素,前景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将在下一章中详细讨论。
市盈率和市净率的低水平也意味着银行业存在巨大的上行潜力,如果能够找到适应未来发展的商业模式,有望创造数万亿美元的股东价值,同时提高银行业的稳定性。然而,需要谨慎考虑银行业务的宏观经济依赖性,以确保长期成功。
在全球银行业中,可以将银行机构分为三类:首先是“北极星”银行,其在回报和未来增长方面表现出色,市盈率和市净率高,投资者对其长期增长有良好预期。其次,有大约一半的银行ROE低于股本成本,难以实现充分增长。最后,还有一部分银行市净率高但市盈率低,虽然在创造价值,但由于增长不足,无法确保持续创造价值。
这三类银行之间的差距在过去一年中进一步扩大,表明银行业面临着挑战和竞争,来自外部竞争者的压力也在增加。监管要求的增加也是导致银行ROE低于股本成本的原因之一。整体而言,银行业需要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找到适应性强的商业模式,以保持竞争力和长期增长。




05

金融趋势与生成式AI赋能


全球银行业正面临着四大全球趋势,这些趋势将塑造其未来前景并持续发挥作用。首先,宏观经济前景各异,各地区的增长和通胀前景存在明显差异。全球经济可能走向低利率、储蓄过剩的时代,也可能经历通胀和高利率的时期。其次,监管要求日益严格,各国加强了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可能会限制银行的行动和盈利潜力。第三,技术突破推动了银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信息洪流和不实信息的传播。最后,系统性风险来自各种因素,包括地缘政治形势、能源供应问题、通胀和利率上升等。这些趋势将塑造银行业的未来,并需要银行不断适应和创新,以保持竞争力和长期增长。其中,宏观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和利率走势的影响将成为决定银行业前景的关键因素之一。


新技术不断涌现,尤其是最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它有潜力真正改变银行业务模式。生成式AI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具有巨大的生产力提升潜力,同时也能显著改善客户体验。这项技术的入门门槛相对较低,即使是小型金融机构和初创企业也可以快速测试和应用。
生成式AI能够进行内容生成,包括个性化图像、音频、视频的创建和编辑,还可以生成连贯的文本段落,用于客服聊天应用,以及处理非结构化数据进行预测和信息提取。虽然生成式AI有巨大的潜力,但也需要注意其中的挑战,例如技术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以及在高风险场景中的应用限制。不过,它有望提升整个银行业的价值链,减轻多个职能岗位的压力,并提高生产力和运营效率。银行业在部署这项技术时需要制定深层战略计划,明确定义风险偏好和风控措施,以充分利用生成式AI的潜力。与其他新技术一样,生成式AI虽然面临挑战,但如果能提高生产力、改善运营效率、促进创新并改变与客户的核心关系,那么它将是值得投入努力的
此外,它有望提升整个银行业的价值链,减轻多个职能岗位的压力,并提高生产力和运营效率银行业在部署这项技术时需要制定深层战略计划,明确定义风险偏好和风险管理措施,以充分发挥生成式AI的潜力。虽然生成式AI在部署和应用时可能会面临挑战,但如果能够成功,将有助于提高生产力、改善运营效率、促进创新,并改变银行与客户之间的关系。




06

银行业长期盈利能力挑战


这些趋势对银行业产生了不同领域的影响,尤其是在长期盈利能力、经济利润和营收方面。首先,长期盈利能力面临一定压力,特别是对于那些依赖重资产负债表的银行而言。尽管这些银行近期表现良好,但根据我们的分析,受长期利率前景的影响,全球银行的利润水平和ROE可能会恢复到长期下降的趋势。净利息收入的增长可能只是短期的,如果加息步伐减缓甚至停止,利差可能会再次缩小。
此外,如果经济疲软,中间业务收入也可能下降。尽管目前经济前景出现了初步的乐观迹象,但未来的不确定性仍可能增加风险成本。此外,最近公布的《巴塞尔协议III》最终条款仍在讨论中,其中增加一级资本要求可能会对银行产生重大影响。我们估计,这些提案可能会对依赖信用卡、财富和资产管理等收费业务以及复杂交易产品的银行产生最显著的影响。同时,交易金融等领域的产品也可能受到重大影响。
其次,各种商业模式之间的经济利润正出现分化。全球银行业每年创造着约1万亿美元的会计利润,位居各行业之前。其中,零售和批发银行业务贡献最大。即使在新冠疫情、全球供应链中断以及最近发达经济体通胀激增的背景下,银行业的税后利润仍然可观。然而,银行的名义股本成本却高达1.2万亿美元左右,超过了会计利润水平。这些因素表明,银行业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和机会,尤其是在长期利率、监管和商业模式等方面。银行需要谨慎应对这些变化,以确保其长期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


考虑到规模经济、监管要求、相关资本需求以及市场进入门槛的差异,不同金融机构和产品领域(如对公银行业务和财富资产管理)在价值创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市场通常更关注能够创造价值的领域,但往往忽视了这些领域之间的微妙差异。
尽管所有领域的平均收益都呈现正增长,但它们在创造经济价值和股东价值方面的能力却存在很大差异。举例来说,支付公司在每股收益(EPS)增长和价值创造方面表现出色,但一些腰部银行虽然EPS增幅更大,却在价值方面表现不佳。
此外,银行业的营收状况也受地域因素影响。虽然我们之前关注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的崛起,但银行业的地理分布仍在变化,金砖国家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亚洲、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的银行业整体营收增速高于发达国家,并预计未来几年会继续保持这一趋势。以2022年至2023年为例,中东和非洲地区的银行业营收增长了11%,几乎是该地区2016年至2022年年均银行业营收增长的两倍。


正如我们在去年的年度报告中所提到的,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机构一概归结为新兴市场银行是有误导性的,因为这些银行的表现可能会有很大差异。这一点在中国银行业尤为突出。

在全球银行业增长趋向特定地区集中的趋势下,印度洋沿岸经济体中的金融机构的发展尤为显著,我们将这一地区称为“环印度洋地区”。目前,全球业绩最佳的银行中,约有一半位于这一地区,预计该地区的零售和批发银行业务将加速增长。例如,印度的HDFC银行经过与抵押贷款机构的合并,有望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银行之一。其他创新机构包括数字财富管理平台StashAway(为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客户提供服务,管理投资组合成本较低)和星展银行(为亚洲十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数字银行服务,年营收约为125亿美元)。

环印度洋地区拥有全球银行业资产的8%,以及全球51%业绩最佳的金融机构。这一卓越表现的因素包括一些印度洋沿岸国家拥有较高的GDP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等有利条件。环印度洋地区涵盖了发达经济体如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也包括发展中市场如印度、肯尼亚和中东等地。这个地区还具备突破性发展、生态系统建设和经济高效的服务交付模式等优势条件,因此成为银行业更深层次重构的试验区。

上述全球趋势的最显著结果之一是,核心银行业务功能,即维持客户忠诚度的传统资产负债表操作,与更轻资本的业务模式之间的鸿沟日益加深。尽管核心银行服务仍在努力维持高于资本成本的ROE,但轻资本业务往往能够创造最高的价值。资金流向了非传统机构和非传统市场板块,这反映出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一趋势虽然不是新的,但现在正在加速发展,将银行业推向了一个关键时刻。这种资金流动,即我们所谓的“银行业大变局”,受到利率走势和宏观经济前景的影响,可能将决定银行业的未来走向。





07

中国银行业面临更严峻时期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银行业资产负债表,因此面临独特的挑战和机遇。尽管全球银行业受到多种趋势的影响,但在中国,情况有所不同。中国的银行正在探索降低成本的机会,采取大规模复杂的数字化措施来削减开支,包括调整员工薪资。此外,中国政府正在加强对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针对超大型应用软件如蚂蚁金服等金融服务提供相应的监管规定。虽然全球其他地区通常面临通货膨胀,但中国可能面临潜在的通货紧缩。

尽管中国的传统全能型银行在规模上领先于世界,但它们也面临不良贷款问题,尤其是受到房地产行业危机的压力。这些银行的股价目前仅为其账面价值的一半,而且2023年实现ROE超越股本成本的可能性不大。国有制度为这些银行提供了额外的保护。

中国政府正在改变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管方式,例如关闭了几乎所有P2P贷款平台。此外,中国正在努力推动金融部门现代化,成立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政府已经表示愿意进行数字人民币等试验,但同时也强调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尽管面临挑战,中国的银行业也有重大机遇。中国银行业已经展现出利用数字技术获益的能力,在利用人工智能增长方面具有竞争优势。各银行可以在基础设施和开发项目融资方面继续发挥核心作用,并在财富管理、农村金融和跨境银行业务等领域迎来新机遇。





08

银行业大变局


多年来,资产和客户一直在从传统的重资本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流向轻资本的非传统金融机构,包括支付系统、金融数据和基础设施企业、独立的财富和资产管理公司、私人资本和股权企业以及金融科技公司。这一趋势对银行业的核心部分,即资产负债表、交易和销售渠道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资产负债表方面,客户追求更高的投资回报、更低的融资门槛或更匹配的投资期限,导致金融资产规模不断增大。这些资产从传统的企业和零售存款、银行债券等表内业务流出,转向了非银行机构,包括公共养老基金、数字资产、私人资本、另类投资、保险和养老金AUM以及其他机构AUM等表外业务机构。这种资产的流动性质在银行存款向货币市场基金的转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其次,交易和销售渠道也发生了变化。客户可能会发现其他机构能够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提供更符合需求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这包括了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的创新解决方案,使客户更容易进行投资和交易,从而减少了他们对传统银行渠道的依赖。
这一变革对银行业造成了一定压力,但也带来了机会。下一章将更详细地讨论这些机会。不管未来发生了什么,银行业大变局已经真实发生,影响深远,涉及到银行业的核心部分,包括资产负债表、交易和销售渠道。这一变革是由技术创新推动的,使规模扩大和成本降低成为可能。无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银行业大变局都是真实存在,且规模庞大,看得见、摸得着。大变局影响着银行业的三大支柱:资产负债表、交易性业务和销售。
全球大多数地区都出现了资金从银行业的表内业务向表外业务的转移趋势。表外金融业务每年的增幅大约在7%,而表内金融业务每年的增幅则约为4%左右。在2015年至2022年期间,超过70%的金融资金净增长都流向了银行业的表外业务。
这种从表内向表外的资金转移趋势早在20年前就开始,但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加速。当时,银行面临更严格的资本和监管要求,而一些地区寄希望于通过银行借贷来刺激经济增长,这促使了银行业的“出表”行为。现在,这种资金向表外的流动已经成为一股强大的趋势,对金融服务行业的交叉补贴性质(例如,提供低成本贷款以吸引后续咨询交易业务)构成了挑战。一旦企业和零售储户的资金转移到表外,他们的行为往往会形成惯性,银行将很难重新吸引这些存款,这也导致了结构性存款缺口的形成。


尽管全球范围内都有资金向表外业务的转移,但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例如,在美国,超过75%的金融资金净增长都进入了表外业务。而在欧洲,这一比例约为55%。相比之下,中国的表外占比不到30%,拉丁美洲则不到40%。此外,不同地区之间表外业务和表内业务的增长幅度也存在显著差异。在北美地区,表外业务增长率达到9%,而表内业务增长率为7%。中东地区的差距更大,表外业务增长率为6%,表内业务为3%。在中国,对应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2%和8%。在中国和北美,货币市场基金的增长率(分别为9%和16%)是存款增长率(分别为5%和8%)的近两倍。


表外资金的增长来源和动态确实值得关注。私人资本,包括私募债券和私募股权,在市场中的份额虽然相对较小(约占总表外资金的3%),但增速却相对较快,从2015年至2022年,平均每年增长近20%。北美仍然是私人资本市场的最大份额,亚洲紧随其后。

零售资产管理(AUM)也占据着表外资金的一部分,占总资金的21%。这个领域也呈现出强劲的增势,从2005年以来,年均增速为9%。这表明零售资产管理领域在吸引客户和资金方面具有持续的吸引力。

交易方面,交易量正在从传统机构向非传统机构转移。非传统机构包括资本市场基础设施提供商和提供分销、销售支持或客户沟通服务的开放平台模式。专业支付公司处理的消费者数字支付量也增加,与传统银行相比,这些公司在处理支付方面表现更强劲。在资本市场业务中,投资银行和经纪商从传统银行处夺走了市场份额,包括股权资本和外汇交易。
财富和资产管理方面,独立资产管理公司正在获取更多市场份额,非银行所有财富管理公司的资产管理规模正在增长。售渠道转型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在某些市场已经开始。在线比价平台在消费金融、抵押贷款等领域占据显著市场份额。嵌入式金融也在发展中市场蓬勃发展,不仅在传统领域,还在新兴领域如出行、旅游/酒店和数字内容等方面崭露头角。嵌入式金融的长期前景非常有潜力,目前已经在一些产品领域实现快速扩张。
银行对这一大变局的反应因银行的商业模式和宏观经济前景而异。银行拥有多种销售渠道,包括呼叫中心、线下分支机构、抵押贷款销售人员、大客户关系经理、移动银行应用等。如果能够将这些销售渠道打通,形成一套无缝衔接的体系,可以提高业绩并降低运营成本。然而,在使用比价平台时,银行发现很难维持与嵌入式平台的连接并捕获其中的经济利润,因此这方面的转型会逐渐过渡。
大变局对不同商业模式的影响不同。虽然利润仍然流向传统的资产负债表银行,但越来越多的经济价值和股东回报流向轻资本机构。在2017年到2022年期间,表内活动的资本占比为70%,但营收和利润占比仅略高于50%。表内活动的ROE介于5%到7%之间,远低于交易和销售业务,低ROE和高资本基础导致表内业务的经济利润为负6000亿美元。
因此,轻资本机构在经济价值和股东回报方面表现更强,而传统资产负债表银行需要应对更大的竞争压力和运营成本。此外,银行在转型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何应对技术创新、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地缘政治风险。
在过去几年里,虽然利润仍然流向传统的资产负债表银行,但越来越多的经济价值和股东回报流向轻资本机构。具体影响因商业模式和宏观经济前景而异。传统全能型银行占据金融系统中大部分投资资本(85%),但它们的资本占用率高,ROE较低,经济利润损失了1%~2%。尽管它们目前的利润水平较高,但考虑到资本成本,它们在过去几年中也遭受了损失。交易型业务创造了大量经济利润,尤其是支付服务提供商和资本市场基础设施提供商。这些机构的市净率通常高于传统银行,支付服务提供商的市净率甚至高达传统银行的7倍左右。轻资本机构如分销、支付服务提供商等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和股东回报。它们的资本占用率较低,ROE较高,经济利润增长迅速。不同宏观经济形势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高利率环境可能会颠覆一些成功的商业模式,但对传统银行可能有所好处。在银行因监管、政治压力或商业模式等原因无法轻易调整股本结构的地区尤为如此。相反,低利率环境可能会加速某些业务领域的增长,特别是建房信贷互助会和长期存款等领域。总之,银行业大变局正在影响各类金融机构,并且宏观经济形势将在未来几年对这一变局产生重大影响。银行需要根据其商业模式和市场环境来适应这一变化,并寻求新的机会来提高经济价值和股东回报。
技术创新在银行业大变局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它不仅支持了各种转型,还催生了新兴的核心业务。技术的应用使金融机构能够扩大交付规模、降低成本,这对于需要规模和能力取胜的业务至关重要。交易领域在技术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前沿,因为交易需要强大的技术基础和全球化属性。然而,目前的技术压力主要集中在传统的表内业务上,这些业务往往在监管和执行方面具有地方性,技术相对滞后。分销业务通常最具地方性,整体技术水平较低。
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发生在与规模化交付和降低成本相关的技术领域。数字化和云端转型是银行业变革的主要推动力。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技术竞争可能变得更加普遍,成为银行绩效的重要差异化因素。
为了应对银行业大变局,一些成功的银行正在积极采用技术创新并将其融入核心商业策略中。这一趋势的核心目标是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以应对市场竞争和变革。这种技术驱动的策略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重点培育工程卓越性、采用平台型架构、自动化基础设施和云计算,以及利用新兴技术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来提高效率。通过这些技术元素的应用,银行可以降低总体成本,尤其是在面临旧系统维护高昂成本和现有利润压力的情况下,这一点变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领先地位的银行在技术投资方面表现出色,这也直接反映在它们的业绩上。有些银行已经开始在这些领域投入资源,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这有助于它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09

把握时机

聚焦五大业务

不论宏观经济发展如何,银行业大变局引发的环境变化都需要银行和金融机构积极适应。这一变局涉及到多个长期趋势,包括技术创新、监管变化、风险管理和规模效应等,这些趋势在不同的经济和利率环境下都将持续存在。对于那些传统重资产负债表的银行来说,这种环境变化将影响他们的资本配置、融资策略、资产组合和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整体资产负债表管理。
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必须不断前进,因为新技术正在推动更快速的变革和创新。在这一背景下,并购等战略举措可能会变得更加重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市场格局和客户需求。银行和金融机构需要灵活应对,积极制定战略,以确保它们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并实现长期成功。

银行业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在这个新的银行业大变局中,有五大关键战略要务需要银行机构认真思考和积极执行。首先,善用技术与人工智能。银行应巧妙地整合技术和AI,将其融入业务生态系统和运营模式中。这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还可以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效的全流程服务。技术创新不断发展,提升生产力的机会也愈发显著。在某些地区,技术投资领先者已经投入的资金是后来者的2.5倍,这突显了技术在银行业的竞争中的重要性。

其次,提高资产负债表的灵活性,甚至考虑分拆资产负债表。金融机构需要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前景和利率变化,以减少表内业务并将风险分散给更多的投资者。这可能包括参与银团贷款等业务,采用新的融资方式,或者考虑将业务分拆出去,以降低风险并提高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对于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至关重要。

第三,银行需要重新评估其交易性业务,决定是扩大规模还是退出。尽管金融市场发生了变化,但许多客户仍需要通过银行中介来访问服务。银行应谨慎评估现有和潜在的产品和服务,决定在哪些领域扩大规模,哪些领域可以通过合作伙伴来提高效率。并购和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帮助银行实现规模经济,提高产品范围和地理覆盖范围。

第四,银行需要加强销售和客户关系的提升。与客户建立联系并保持联系对于银行的繁荣发展至关重要。银行可以采用创新的方式与客户互动,例如数字化互动,以及通过第三方分销策略来扩大市场份额。合作伙伴关系和数字化模式可以帮助银行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供更多选择。


最后,银行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风险环境。风险管理部门在这一新环境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们需要强调风险管理的价值,将其视为差异化因素。风险管理不仅仅是事后监督,还应融入到日常活动中。银行还需要密切关注新兴风险领域,包括新技术如生成式AI带来的新风险。数据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凸显,需要在数据资产的提供和使用方之间建立适当的治理和管控。

这五大战略要务相互关联,可以帮助银行机构在银行业大变局中应对挑战并创造更多的价值。无论未来的经济前景如何,银行都应准备好迎接这个充满机遇的新时代。变革的浪潮虽然带来了深刻的不确定性,但也为银行提供了历史性的机会,只要能找到适应新商业模式、创造价值和与竞争对手竞争的方法,就能够解锁巨大的潜在价值。无论是传统的全能型银行还是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都有机会在这个全新的金融环境中脱颖而出。





10

结语


随着全球金融业和中国银行业的深刻变革,我们站在了历史的十字路口。面对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技术革新和市场需求,银行业必须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以应对挑战。
随着银行业大变局的到来,银行必须更加注重技术创新、资产负债表的灵活性、业务模式的转型、客户关系的深化以及风险管理的强化。这五大战略要务将为银行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和价值创造机会提供关键指引。
展望未来,中国银行业和全球金融机构将继续在动荡和变革中寻找平衡,把握机遇,挑战自我,以期在新的金融时代中占据有利地位。历史已经证明,那些能够适应变化、勇于创新的机构将更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文章摘自:麦肯锡《全球银行业年度报告》
主要作者:Debopriyo Bhattacharyya,Asheet Mehta,Miklos Dietz,Brian Weintraub,etc.

免责声明:“财策智库”公众号涉及的内容仅供参考,本公众号所发文章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同时不构成对所述产品及服务的出价、征价、要约或要约邀请,不构成买卖任何投资工具或者达成任何合作的推荐,亦不构成财务、法律、税务、投资建议、投资咨询意见或其他意见。对任何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公众号涉及的信息和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本公众号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公众号内的文章版权及相关权益归相关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涉及侵权等问题,请联系微信号:happykorea01

推荐阅读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迎来发展新机遇(上)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迎来发展新机遇(下)

中国信托业务的转型方向与破局思路

全球家族办公室的投资策略与投资偏好是什么?

私域经营:银行业的未来转型之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财策智库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