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谈高晗:新生代设计师如何在打破规则的自由中,寻找自我的克制|大,不小谈直播Vol.2 预约开启

Design360° Design360 2023-01-11


“大,不小谈”是由2018年策划“大,不小展”的三位设计师梅数植、连杰、李习斌联动Design360°和Today Design策划的线上谈话节目,以闲谈、讨论、批评的方式,对现有的设计思潮、设计想法去抛出问题,让大家参与进来一起探讨,在更大的语境下辩证思考设计的尺度。


节目每期将邀请特定嘉宾,三位策划设计师则作为主持人,多种思路拆解每期事件、人物、作品、话题。节目采用录播与直播交替形式,提前准备好录制节目,嘉宾将在录播结束后与观众直播互动。“大,不小谈”第一季将推出6期内容,其中Vol1:广煜的真实与现实已于5月16日与读者见面,第2期也将于7月12日上线。






“大,不小谈”第一季Vol 2,本着与新生代设计师进行思维碰撞的初衷,三位设计师邀请了设计师高晗作为本次的嘉宾,希望以其为一块切片,去了解年轻设计师的设计观。


新世代设计师成长于信息时代,其中不少亦有留学背景,在东西方环境和语境相互影响下,他们看待中西方设计差异、设计语言有着独特的视角,这也影响了他们对设计语言的选择。高晗正是这一设计师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员。


高晗作品:Wellright品牌设计


出生于1995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高晗曾于A Black Cover Design实习,后又前往耶鲁大学进修平面设计。在这期间,他为一批新兴的新消费品牌、独立文化厂牌创作了一些具备商业完整性及实验性的作品,建构了一套自己的设计方法与逻辑,亦形成了识别度较高的视觉语言。


三位主持人与一位新生代设计师之间的交流,围绕“形式感”、“网红设计”、“设计师的自由”等话题,将延伸出怎样的讨论?本期节目将为大家动态呈现。




入手平面设计:画面构成不是唯一途径


在“跨专业”“跨领域”逐渐成为常见标签的当下,从其他专业走上设计师之路这一“曲线救国”的路线在年轻设计师中并不少见。即便如此,哪怕接受的不是美院传统的设计教育,许多人仍然是从对画面构成的研究开始入手平面设计。实际上,从不同的切入点接触平面设计,亦能为设计思维的形成开拓更多可能。


高晗有着纯理科的背景,因为高考一分之差进入了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在“大,不小谈”中,他分享了自己对设计的最初印象:“(好的品牌广告里)有人在背后用一些心思把一些信息恰到好处地传达给你,让在电视机前接收到这些信息的你觉得舒服,就好像有人把一个小球放进了你心里的小坑里一样。”而这,其实就是品牌设计的一部分。


良品铺子,包装设计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本科毕业后,高晗进入了A Black Cover Design实习。除却积累商业平面设计经验,ABCD作为一个平台更是一个开放自由的对话空间,“任何想法都可以提出来,只需要手上的能力足够好到能支持自己的想法”。


高晗认为平面设计从表达想法到看到最终结果是一个快节奏的过程。“平面设计可以允许我在任何地方进行,自由的创作环境不受限于物理条件,我非常明确这是我想要的。”在ABCD之后又独立工作了几年,高晗最终决定前往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平面设计专业深造。


NICE4U,包装设计





构建属于自己的设计方法和逻辑:商业设计实践经验与耶鲁的“设计过程论”互相影响



离开校园不久、踏入行业之初,年轻设计师常被学术层面上的设计追求与市场需求间的冲突所冲击。对于有西方留学经历的设计师而言,这种冲突只会更加强烈——国内市场所强调的“形式感”在西方设计语境下并没有对等的概念。在市场设计实践中,如何权衡两者创造出受众满意、自己也不“嫌弃”的作品,成为了许多设计师的最为困惑的苦恼之一。


在耶鲁,高晗也体验到了与国内完全不同的设计教育理念。在他的观察中,耶鲁的平面设计系注重的不是设计的商业性表达而是帮助学生从自己的个体经历、个人特点、个人意愿出发,创造出自己的作品。在“大,不小谈”中,高晗以自己上学期所制作的作品举例:“里面一点平面设计都没有,全是录音和视频。只要你在展示的时候可以解释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东西,就已经达成了所谓的设计。”


耶鲁时期作品《Frankenstein Itself》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虽然名叫平面设计专业,却不严格处于平面设计的语境之下,这一高度自由的环境鼓励学生自我了解、自我发现,在艺术与设计之间、广泛而模糊过渡区间进行创作,然后给出反馈与建议。


对于国内设计专业熟悉的“形式感”这一词,耶鲁亦对其没有等同的概念。导师不会从视觉角度评价作品,只会专注于从出发点到结果这一过程和其中的推导。“从A到B的过程,把这个过程展示清楚了就是设计”。


高晗拍摄的耶鲁日常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你作品中的‘形式感’与耶鲁的教学理念难道不矛盾吗?”在“大,不小”对谈中,设计师梅数植向高晗抛出了这一疑惑。高晗的回应,则将其解释为两种矛盾而共存的状态,“不同场合下的不同反应”。


高晗认为,在商业表达中考虑客户是必须的。比如在包装设计中,造价、产量、品牌是否初创、能否使用专色,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东西,是平面设计的一部分。这与在耶鲁没有客户环境下的自我表达“根本不是同一件事情”。


Nice Cream,品牌与包装设计,2020





时代需要效率还是审美:“网红气质”并不可怕



在本期“大,不小谈”中,延续学术与市场需求间矛盾的探讨,关于效率与审美的取舍成为了四位设计师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在高晗看来,一名设计师之所以能自称设计师,一定是意识到观众乃至时代对自己的需求:若时代需要以画面构成为主的设计师,设计的审美就有较高的价值,如战后的日本;而当下的设计师或许更像商业流转机制下的一个细小零件,此时效率才是设计的价值所在。


“你真正需要的是转得快呢?还是说要转得多美妙呢?”这时候,与其从设计师的身份出发去思考,从我们所处的环境这一个更大的“负空间”出发去思考,也许会更合理


二元物种,包装设计


高晗在商业设计作品中对完成度的强调,亦引发了四人对“网红”一词意义的探讨。高晗坦言,包括他自己在内,不少设计师对“网红”都是有所排斥的,但“网红”二字却有着几乎沉重的价值,它不仅意味着这个产品所有人都能理解,还意味产品带有自传播的属性。


“一个产品被无数次传播才能成为网红,当别人拿到一个东西,愿意拍照、推荐给朋友,这价值太大了,这是我们在设计的时候所不能预见的价值。这种价值也是我能够对一个新消费品牌做出的设计的最高评价。如果我的包装设计被人说成是‘网红’,我觉得它的目的达到了。”




⬇️ ⬇️ ⬇️



本对谈仅为节选。作为95后设计师的代表,高晗与梅数、连杰和李习三位80后设计师跨越两代的对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7月12日(本周二)将推出大,不小谈Vol 2:新生代的自由与克制。大,不小谈的三位发起人联合Design360°、Today Design一起邀请高晗,继续呈现精彩的线上谈话节目。





节目由四人对谈和直播互动组成,在四人对谈环节,梅数植、连杰和李习斌以高晗的入行经历打开话匣子,讨论了国内外在设计教育、设计评判等话题上的视角差异,及其背后所映射出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一位是在纽约念书和工作数年的新生代设计师,三位是常年在国内生活和发展的资深设计师,他们各自成长的时代背景和技术条件都影响着设计表达和输出。


因此,本期的跨世代设计师对谈自然也离不开这一话题。时代的局限是当我们往回看时才会生发出的感慨,那么这个新消费品牌崛起的时代对设计师来说,是好还是坏呢?流量、KOL主导的媒介传播现象下,设计到底是要快还是要好看,还是要怎样呢?锁定7月12日直播,一起加入这场圆桌对谈!






免费观看直播


扫码添加小编号

加入设计交流群

获取本场直播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