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

政研观察 | 扎实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新成效

张仲 中国建设报
2024-09-04

历史文化遗产承载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蕴藏中国人民的智慧和记忆,见证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创新。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2024年8月1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印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的通知》,认真总结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中的典型经验做法,为各地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借鉴。


秉持基本原则,切实加强保护修缮。一是延续街区历史风貌。山西省平遥县坚持“最小干预”原则开展保护;山东省青州市搭建专业团队,量身定制方案;莆田市在实施历史建筑、传统民居保护性修缮和风貌整治工程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原有形制、风貌、材料、工艺。二是保护街区传统格局。江西省永新县坚持“因地制宜”原则,采用微更新方式,改善立面、加固结构、延续传统格局、强化多元特色。三是保护修缮历史建筑。天津市坚持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相统一的原则,创新技术方法,采用先进材料,保留文化元素;眉山市重点修补加固建筑受损部位,提高安全等级;歙县多措并举,加强防蚁能力、提升消防和节能水平。


坚持人民至上,有效提升人居环境。一是提升街区安全韧性。厦门市、重庆市沙坪坝区和黄山市坚持人防和技防相结合,通过定期巡查和技术应用,加强防火、防洪、防震工作。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安阳市充分挖掘利用空间资源,更新改造供水、供电、供暖、供气、排水等设施设备;北京市东城区、扬州市探索增设停车位、食堂、公厕等,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改善居民住房条件。喀什市强调加强民居保温效能;云南省红河州、湖州市探索在原有建筑中增设厨房、厕所、淋浴房等现代化设施,提升绿化水平,满足居民对居住的个性化需求。


把握时代要求,充分发挥遗产价值。一是创新街区价值特色展示手段。苏州市等地探索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展现街区实景,让更多人民群众通过信息网络平台观看了解历史街区,实现实体空间和数字空间的有效融合。二是发挥街区文化教育宣传功能。杭州市、佛山市、武汉市和荆州市等地全方面挖掘,多元化展示,广维度宣传,让老建筑鲜活起来,让老故事生动起来,系统展示历史街区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三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产业。漳州市、景德镇市、汕头市等地保护和活化利用传统生产场所和场景,吸引和培育优秀传统文化产业工匠,促进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实现“留下来”;宜兴市借助新技术、新渠道,加强宣传销售,实现“走出去”。四是引入新功能新业态新活动。北京市石景山区与专业管理团队合作,优化街区规划设计、工程建设、招商运营、街区管理;抚州市、贵州省黎平县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打造地区品牌文化,加强对外交流。


夯实基础保障,持续创新体制机制。一是制定地方性法规和管理规定。各地结合自身特点和需求,在不降低现有消防安全水平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消防管理规定和技术指引;完善建筑修缮技术指引与激励政策,探索引导居民在延续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开展自主修缮。二是出台保护利用相关支持政策。江苏省、福建省积极争取奖补资金,在工程计价、银行贷款、创新性金融产品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三是加强工作组织和日常监管。广州市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多方参与、利益共享”机制;如皋市设立历史文化名城公益保护检察工作站,妥善解决历史建筑公私权属纠纷、街区风貌保护等6项难点问题;云南省巍山县建立房屋装修源头联合管控机制,出台相关实施导则,提供消防技术指导,给予相应意见建议。四是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居民参与。广州市通过党建引领,吸引包括企业、专家、居民、媒体在内的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工作的共商共建共治共享;上海市建立日常巡查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违规行为;镇远县创设“古巷管家”基层治理模式,结合“党支部+社区治理”,选派党员干部下沉,并从社会志愿者中吸纳人员共同组建管家队伍。


新时代新征程,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传承工作承担着新使命、新任务,要进一步积极统筹好保护与发展、保护与民生、保护与利用、单体保护与整体保护,健全保护利用工作机制,推动现有基础的活化利用,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问责,夯实保护传承的人才、法治基础保障,扎实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编辑:王晓晖

更多新闻 · 推荐阅读

早安,新闻早班车来了 | 2024-9-4


直播预告 “好房子”大家谈·刘明 | 物业企业有所为 百姓住户有所得


全国“质量月”开放体验日首站走进青岛地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建设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