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历经45年风雨,中美仍需携手向前 | 新京报快评

梁亚滨 新京报评论 2024-05-02

中美关系45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脱钩”好。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会谈后,拜登邀请习近平一道在斐洛里庄园里散步。图/新华社
文 | 梁亚滨
2024年1月1日,是中美建交45周年纪念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拜登互致贺信,祝贺两国建交45周年。
建交45年来,中美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成果丰硕。对世界来说,中美建交打破了两大阵营之间的坚冰,事实上推动了“冷战”的结束,成为“冷战”期间最为重要的战略性地缘政治事件。对两国来说,中美建交不仅满足了双方在安全领域的共同需要,更在经贸领域开创出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美建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两国都互为最大单一国家经贸伙伴,两国人民也从中受益良多。用习近平主席在此次贺信中的话说,45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总体向前发展,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福祉,也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回顾45年来的中美建交史,一路走来并不容易。一方面,过去7年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乃45年间所罕见,其影响仍需更长时间来观察和检验;另一方面,从较长周期来看,尽管中美意识形态、社会和政治制度完全不同,但两国能够求同存异,在维护总体战略和政治稳定的同时,发展出高度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
与建交前相比,这种相互依赖关系大规模降低了中美两国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和冲突的烈度。也正因如此,在过去45年中,中美两国经贸关系很长一段时间被誉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且在两国数次出现的严重军事和政治事件中经受住了考验。


▲2023年11月5日,在广西柳州市壶西实验中学五菱校区,代表团成员给学生签名。当日,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格林和飞虎队老兵及后代一行在广西柳州参观交流。图/新华社

但是,这种认知在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时,开始遭遇越来越严重的挑战。中国的快速崛起在受到国际舆论持续关注后,逐渐引发美国战略界和政策界的焦虑。尤其是,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的逆全球化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做法,给中美关系造成巨大伤害,并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拜登政府上台后,在内政外交领域全面推动“去特朗普”或“逆特朗普”化,却在对华政策上大体保持了既有方向,虽则在具体措辞和实施节奏上做出调整。多位美国高级官员连续访华;从巴厘岛到旧金山,两国元首也两次实现线下面对面会晤。这客观上推动了中美之间某种程度的“缓和”。


经过45年的发展,中美两国都对对方的战略目标和能力产生不同看法。但历史案例一再证明,国强必霸的逻辑并不适用于所有国家,国家间实力的接近也不一定会导致冲突。决定中美建交前敌对和建交后合作的关键因素,是预期而非实力。


很多人认为,中美建交45周年,两国又一次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一个月前的旧金山会晤中,习近平主席强调,一种是加强团结合作,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促进世界安全和繁荣;另一种是抱持零和思维,挑动阵营对立,让世界走向动荡和分裂。中美能否携手合作、共迎挑战,事关两国人民利益,影响人类前途命运。中美关系45年的发展历程表明,中美对话比对抗好、合作比“脱钩”好。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当然是中美两国的正确相处之道,也理应成为新时期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方向。


这就需要中美两国积极通过制度、技术和话语来塑造共同预期:以国际制度促进合作和维持双边关系稳定,以技术性手段规避发生冲突或冲突升级,以话语来避免双方民族主义和鹰派言论对两国关系的伤害。


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为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以实际行动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造福中美两国和两国人民,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历经45年风雨,中美仍需携手向前。中美建交45周年,就是这样一个塑造中美和平合作预期的良好契机。


撰稿 / 梁亚滨(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编辑 / 刘天红

校对 / 柳宝庆


推荐阅读:

每一个普通的你我,都是自己的英雄 | 新京报元旦社论

员工团建发生意外,算不算工伤?| 新京报快评

火到“出海”的“科目三”,究竟有何种魔力?| 新京报专栏

过渡期即将结束,让违规电动三四轮车成“历史”| 新京报快评

“扇贝跑了”大结局,上市公司“割韭菜”该停止了 | 新京报快评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精彩观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