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将取代“婚姻”,成为“终身大事”

岩梅 管理进化论
2024-09-07

经历10小时飞行,我和女儿落地奥克兰。相比2年的等待,10个小时真的很短。


2020年中,女儿就拿到了她心仪的Macleans College(新西兰最好的公立高中)的offer,那是她熟悉的学校,小学同学也多在那里,可是因为新西兰签证未开放,一直去不了。


由于拿到了这个offer,女儿就没有参加国内中考。从2021年4月开始,她开始在家学习。这是一个大胆的决定,尝鲜所谓的home school吧。 不过我教不了孩子,她从小就接受国际教育,英文早已超过了我。


最初几个月在家的等待,真的很着急。非常感谢中国驻新西兰教育参赞志学兄的推荐,2021年9月起,女儿开始在线上教育平台Crimson Global Academy(CGA)上网课。


这是新西兰第一所主打网课的高中。


学校的创始人和CEO是Jamie Beaton,是一位85后,生于新西兰。从小他便坚信:主导教育的并非是个人年龄,而是自身的能力



  • “我的人生要打破边界”


Jamie在高中期间参加了6门SAT和10门A-Levels课程考试,远超英美名校所需的3门A-Levels成绩的要求,惊人的学术成就也帮他成功拿到了25所名校的offer,包括哈佛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 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亨斯迈计划(Huntsman Program)。

最终,他选择去了哈佛大学,在那里他再次超越同龄人,提前两年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开创了自己的公司 Crimson 教育集团。

下面是他惊为天人的简历:

  • 哈佛大学双学士,斯坦福大学MBA、教育硕士,牛津大学公共政策博士;

  • 罗德奖学金获得者 (Rhodes Scholarship);米勒学者(Arjay Miller Scholar);

  • 2017年《福布斯》亚洲30位30岁以下领袖;

  • 华尔街老虎基金(Tiger Management)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分析师;

  • 每年Jamie亲自指导的学生中,50%被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麻省理工学院录取,80%被常春藤盟校或同级别世界顶级名校录取。



  • 这是一所“真正的”国际学校


CGA的高中部是一所获得完全认证许可的国际在线高中,为来自30多个国家的上千名学生提供实时直播课程。

CGA能为学生提供的各种学习选择 —— 无论是课程选择,还是入学方式,选择都很灵活。学生可以学习国际普通中学教育证书考试(International GCSE)、英国中学高级水平考试(A Levels)、大学预科课程(AP)或美国高中文凭课程,既可选择全日制(Full-time)学习,也可选择非全日制(Part-time)课程。也有多种上课时间可供选择,以配合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因为CGA在美国教育部注册,所以毕业证以及取得的成绩拿来申请英美藤校和澳洲八大都是通用的,这也意味着孩子可以告别辅导班,全力专注于学校的课程(75%以上的CGA学生能获得A以上的成绩)。

据《Financial Review》报道:澳洲前总理Kevin Rudd(陆克文),新西兰前总理John Key 爵士、哈佛大学第 27 任校长、美国第 71 任财政部长Lawrence Summers等的名字均赫然列在CGA的顾问委员会名单上。


过去一年时间,女儿选了8门课,数、理、化、生、英文、宏观经济学和两门历史,每天线上学习8小时。不仅学业突飞猛进,见识也非常大为开阔。

老师和同学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时区。因为常常是北京时间的晚上上课,我能听到操着英、美、新西兰等各国口音的老师授课。听了一年,我的听力也有提高。

同学们更是来自世界各地。有唱片大卖的俄罗斯当红歌星,有经常得躲进防空洞上课的乌克兰同学,也有戴黑头巾上课的沙特女生,还有头顶挂着“穆罕默德”照片的穆罕默德同学,相对少言寡语的日本同学.....

每门课遇见的是不同的同学,有的课有7-8个学生,有的才2-3人。所有的课程中,只有两位来自中国,包括女儿。

临行前,两位“网友”终于跨越城市线下见了面。一见面,一位说“原来你个子这么高啊,看不出来!” 另一位问“你多大?....啊,才13岁啊!”

这位13岁的男生,已经在学习10年级(高一)数学了,成绩还很好。因为传统学校无法跟上他的学习进度,所以他也选择了上full-time的CGA网校。女儿也是一样。


  • 虽非完美,但代表未来教育的方向


上了CGA一年后,女儿和之前的中学同学聚会。他们一对比进度,学业进度差了1-2年。

国内因为疫情,这两年也经常变成网课。而老师们缺乏网课的经验,学生经常上课摸鱼,不听讲,学习进度就大受影响。

而CGA网校的老师,不仅懂得如何教知识和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还懂得教育心理学,会与学生隔着屏幕拉近彼此距离,让师生之间像朋友一般亲切。

每次上课初,都会有个简短的check-in,老师和同学会交流今天的心情。女儿总会和老师、同学敞开心扉,说说中国这边的情况,比如爸爸被隔离在上海,猫咪要送给三姨呀.....。而老师也会放下“架子”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事,比如孩子生病啦,狗狗生崽啦,自己得新冠居家隔离啦.....

师生之间,分享一些私人生活的信息,很能拉近情感,甚至比天天见面的师生心理感觉还要近。

当然,CGA网校也并非完美。最大的不足是缺乏师生之间面对面、随时随地的交流、玩耍,以及体育运动。

同学之间的拉手、勾肩搭背,甚至吵嘴打闹,也是很必要的,是情商的锻炼和冲突处理的学习。

我常常想,如果CGA在深各城市有一个线下校区,安排一些体育、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有机会定期不定期地面对面,这应该就是未来学校的样子。

CGA的学生,基本都是主动学习,感觉他们学习的过程很快乐。虽然课程很有难度,但女儿的学习过程非常快乐,也很有成就感。一年当中,她只表达过几次历史课作业太难。

因为一下子报了两门历史课,有大量的长篇英文写作,工作量巨大。作文的命题经常是宏大的历史视角,比如成吉思汗东征对宗教、王权、物种迁徙产生的影响之类的。我都很难驾驭这样的题目,更别提16岁的孩子。

有一件事,让我对CGA的历史课另眼相看。有一天,女儿才上了3节历史课,就和我讨论“为何中国轻商、不重视企业、企业家精神”,她说,根源在孔子,是孔子轻商思想的深远影响。

CGA的总体教学成果如何呢?看一看下面的表就知道了。下列名校的录取率都是平均录取率的3-5倍。


  • 学习,将成为“终身大事”


学习,不再只是知识记忆,而是理解、应用、问题导向的学习,和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有了Google、百度,记忆类知识唾手可得,不应该再花如此多的时间背诵和记忆。

学习,越来越无关考试,而是一种基本生存能力。

学习,不应是无趣、令人生厌的,而是点燃兴趣、发现潜力、赋予能力、启发心智。

学习,不再只是K-12加大学教育,而是“终身大事”。即便是拒绝婚姻的人,也不能拒绝学习。不仅儿童、青少年需要学习,成人也必须学习,终身成长,否则即便拥有硕博士学位,也可能是个“巨婴”,而无法真正创造价值和实现幸福。


在越来越多强调自主自由的“个体社会”,学习,将取代“婚姻”,成为“终身大事”。

过去,很多人都过着三段式人生:前二十多年读书,中间二十多年工作,最后二十多年退休养老。我们这一代人,百岁人生应该是大概率事件,仅靠着前二三十年学到的知识,根本无法应对VUCA的世界。

生物的进化,最重要是两件事:变异和选择

对人而言,学习相当于“变异”。贝佐斯说:选择比天赋更重要。

“学习和选择”,对于人而言,就相当于物种进化的“变异和选择”,是人在一生的“进化”中最重要的两件事。

放弃学习,也意味着放弃选择的能力,进而放弃进化。知识迅速迭代,不主动学习,迟早会被时代抛弃。平庸的人,常常并非运不如人,而是早早地放弃了主动学习。

试想,今天不会上网、不用智能手机的人,基本上已经与“移民”到网络时代的人失去了联系,距离甚至远于地球和月球。

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宣称,未来99%的人将会是“无用阶层”。是否那么高的比例值得商榷,但不学习的人一定首先被列入其中,成为“低等人物”,类似低等动物。善于学习的人,会自我进化成为另一类“物种”——“主动进化”的人


过去,男女地位悬殊,社会总有一种对女孩子的偏见——“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结婚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结婚是为了生子,繁衍后代。但随着法律越来越放开非婚生育,结婚似乎已经成了非必须的选项,或者很晚才会发生的事,用“终身大事”来形容恐怕有点儿名存实亡。而学习,只要你需要生存,需要追求幸福,就必须学习。

学习,成了一个人的“终身大事”。

随着人类逐渐步入长寿时代,人类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个体的可期待寿命差异也会变大。多段式人生,将会是常态。
 
终身学习,将是多段式人生的主旋律。未来会有更多的人,五、六十岁重新求学,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就如同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

拥抱新事物,就要经常清理“旧内存”,自我更新和升级。人需要像电脑、手机一样,隔一段时间就须清理内存、升级操作系统,腾出一些空间容纳新事物。学习,就能起到这个作用。主动清扫旧的经验、知识、观念,才能拥有“移民”新世界的签证。而不敢、不想、不愿放弃旧观念,面对新事物,固步自封,只会被这个时代彻底抛弃,更别提人工智能技术一定加速替代人的重复性工作。

学习,将是除了健康之外最大的需求,也一定会成为巨大的需求和产业——知识服务业,远超过现在我们所认知的“教育”。

既然学习是件“终身大事”,现在的学校把超龄人群挡在门外,实际上很不明智,也给“学习产业”留下了极大的空间。

而且,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把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破坏了,这种学习方式实在得不偿失。如不改变,那些敢于尝鲜的家长们为了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拒绝进入“填鸭式”学校,选择了让孩子回家接受网上学习,至少是重要的补充。传统教育和学校,亟待重生。自下而上的自主学习、问题导向的学习,必将取代自上而下的“”灌输式”、“填鸭式”传统教育,成为主流。

新的学习平台已经大放异彩,“得到”用户已经接近4000万人,相当于500所国内大型高校的在校师生人数总和。还有混沌学园、樊登读书会、高山大学,等等。


  • 斯坦福的“2025计划”


研究发现,学习应该伴随人的一生,而不是集中于某一个特定的阶段,更不能被限定为某个连续的4年时间中。

于是,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公布《斯坦福大学 2025》计划,于2013年开始启动,2015年正式推出,这是一场以师生为主导的开放式教育创新项目

该计划试图打破当前大学教育对年龄、年级与专业的限制,通过“开环大学(Open-loop University)、自定节奏的教育(Paced Education)、轴心翻转(Axis Flip)和有使命的学习(Purpose Learning)“四个蓝图,培养新一代终身学习者

开环大学(Open-loop University)模式,将不限制入学年龄和时间,任何年龄段的人都可以随时入学。从十几岁的天才少年,到已进入职场的雇员,再到已经退休的老年人,校园也将成为年龄结构跨度较大的混合学生校园。

自定节奏的教育(Paced Education),打破传统四年制结构化教育模式,只要你在一生中的“打卡学习”满六年即可。这六年的学习时间可以按照个人需求安排,哪怕中间隔十几年也是都没关系。



轴心翻转(Axis Flip),即将“先知识后能力”反转为“先能力后知识”,能力成为斯坦福大学学生本科学习的基础。也就是说,改变传统大学中按照知识来划分不同院系归属的方法,按照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划分,重新建构院系

使命学习(Purpose Learning),则要求学生“带着目的、带着使命感去学习”。当前大学已经从社会边缘到社会中心转变,大学的发展必须服务社会的发展,成为国家发展的服务者和引领者




与其说该计划是一个方案,不如说是一个对未来大学模式进行畅想的大胆的设计。
《斯坦福大学 2025》为未来高校教育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大学并不只是再一味地“填鸭式”地、“短时间内”地“疯狂”输出知识,而是基于对学生的个性尊重以及整个职业生涯周期的关照,从科学的、全面的角度让学生了解到“我到底为什么要学习专业知识?” ,并付诸于实践。

成人学习仅仅靠碎片化的知识和时间,远远不够,需要深度学习和思考。会学习的人,将主动进化成“新物种”。

学习,这件人人无法忽视的“终身大事”,需要你的重新思量和认真对待。


[备注]
1. K-12的全称kindergarten through twelfth grade,是指从幼儿园(Kindergarten,通常5-6岁)到十二年级(Grade Twelve,通常17-18岁)的教育阶段。
2. Stanford 2025,http://www.stanford2025.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管理进化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