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施洋 | “巴利安”:墨西哥曾经的中国市场

文汇学人 2024-05-16

智利诗人聂鲁达曾回忆:我整年从市场到市场,因为墨西哥就存在于市场之上。而现在我们知道,墨西哥五彩缤纷的贸易传统中还曾经有过中国源流。



在国外,华人华侨聚居的地方往往被称作“唐人街”(Chinatown),这个音义兼备的称呼是从19世纪北美流传下来的,即几乎同一时期西语国家的“中国城”(Barrio Chino)。不过,如果我们提“巴利安”(Parián),那将会是另一个故事——这个从他加禄语来的“中国市场”16世纪末在马尼拉形成,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被用来称呼墨西哥城中心的一片高端商场,是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的最佳证明,也是两百五十余年中国货物在美洲扩散的中枢。

巴利安是墨西哥城中心广场西南角一个巨大的市场,1695—1703年间建成,以“中国船”运抵墨西哥的中国丝绸、瓷器、家具等精美商品闻名,墨西哥独立战争之后开始衰落,1843年被拆除。


城前身是原住民阿兹特克人约14世纪建起的特诺奇蒂特兰,中心都是宏大的宗教建筑,后来在连接金字塔之间的大道和广场上发展出了居住、作坊、交通等功能区。殖民时期,这里形成一片“土人摊位”,主要由原住民贩卖水果、蔬菜,后来又发展出手工艺品和旧货交易市场,被称为“便宜货摊”,之后市议会开始发放执照,出租16平米左右木质结构的“商业货柜”,贩卖丰富的亚洲尤其是中国货品,最终形成三个相邻的市场。

由于“便宜货摊”往往成为盗抢销赃的地方,“土人摊位”则卫生、秩序堪忧,影响市容市貌,还存在一些道德非议,于是,1692年,生鲜、二手市场被取缔,整合重建出一个宏大的市场,在菲律宾-华商行会的申请下,仿照马尼拉华人聚居区称“巴利安”。

根据墨西哥城历史档案馆的设计图,这里围出了一个110*88米的矩形,南北分别对着大教堂和市议会、各有三个入口,东西对着总督府和檐廊商业街、各留一个入口,内圈再围一个75*53.5米的矩形,四边各有一条通道;二手交易被“吃”到这个区域的中心,而菜市被安排在这个市场的东边。

从当时的许多油画和版画看,巴利安的建筑有两层,上层充当作坊或仓库,下层为临街店面。除了售卖远道而来的商品——产地从波斯、印度到中国、日本,类别从棉布、丝绸、鞋服、珍珠、玳瑁,到香料、螺钿橱柜、漆器、陶瓷、钟表,同时也作为琳琅满目的橱窗,供人们逛街休闲。巴利安还常常成为艺术描写的对象,如比利亚潘多《墨西哥城大广场一瞥》,在3平米的画幅上画了1283个人物,把空间关系以及当时人们的服饰、用具与活动生动地保留了下来。

比利亚潘多(Cristóbal de Villapando)《墨西哥城大广场一瞥》,约1695年

英国威尔特郡科舍姆院艺术馆藏

左右滑动查看


译的“巴利安”并不是一个西语词,查王家语言学院词典,是“市场”或者“公共场所”的意思,但基本只有墨西哥使用过,来自菲律宾他加禄语,似乎又源于古马来语“行走”“方便”,或者巴基斯坦人之所谓“暂时休息的地方”。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以自己的方式在马尼拉“建城”,于是此前在船上或岸边摆地摊的华人不再随季风往返,他们开始到马尼拉城里固定开店,很快人数超过西班牙人几倍,积累了大量财富。为此,殖民统治者心生戒备,1582年在内城围起栅栏,建起4间大铺舍让华人集中居住,随当地人指“市场”的叫法,用西班牙语拼写为parián。主要从福建漳泉地区来到这里的中国商人、工匠虽然要缴纳高额的人头税,也没有什么政治权利,甚至遭遇过多次火灾和屠杀,但总是忍辱负重,不断壮大。

墨西哥城中心的市场也便乐于效仿。一方面,不少华人曾经登上大帆船前来谋生,在墨城形成了华商行会(不过,该时期的“华人”一词chino也可以泛指亚洲人),另一方面,马尼拉巴利安一直很受西班牙人青睐,1590年马尼拉首任主教萨拉萨尔写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呈文中就有体现,其“百业皆备,居住市内的华侨,皆有业栖身,无一游手偷闲之人。他们所造物品,间有胜过西班牙运来者;塑像亦佳,全岛各地之教堂所供奉的神像,皆出诸华人之手……市中有饭店多家,华人、土人皆集食于此,即西班牙人亦常来买醉。”

可以看到,墨西哥在把“巴利安”这个概念拿来的过程中,“华人社区”及“隔离”“防范”的意涵明显降低,转而充满了通过菲律宾站在中国大门的想象:墨西哥不能全数生产西班牙殖民统治所需的产品,又受限制不能与其他美洲地区或欧洲国家贸易,但至少有一个壮观丰盛的广场,提供新奇优质的舶来品,带来置身“东方”的异域感(地理上位于墨西哥西方),以及大帆船贸易航线为我所用的成就感。


城巴利安的繁荣景象持续了一百多年,中间还进行过几次修缮,直到1810年墨西哥宣布独立、1815年大帆船停航、1828年再遭起义者洗劫,经过激烈的公共讨论之后,在1843年的两天之间被夷为平地。

拆除之后,巴利安逐渐从墨西哥城的记忆中淡去,很多当地居民都无从得知,但与中国贸易息息相关的几处城市——大帆船航线终点阿卡普尔科、转运货物并学习中国陶瓷技术的窑业中心普埃布拉,都保留了这样的空间并冠以“巴利安”之名,直到今天仍在扮演小商品市场的角色。著名智利诗人聂鲁达曾回忆:我整年从市场到市场,因为墨西哥就存在于市场之上。而现在我们知道,墨西哥五彩缤纷的贸易传统中还曾经有过中国源流,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通过各种精美货物包括外来面孔激发着墨西哥对东方的想象。这是“一带一路”倡议延伸至拉美的历史印记,是墨西哥与其第二大贸易伙伴的友谊缘起。





编辑:温弟


猜你喜欢
于施洋 | 缪斯也下厨
王丁 | 外交家伦敦观舞记
王丁 | 康有为的葡萄牙大航海群英像记
王炳文 | 杜甫的暗号:诗圣牵带出的唐史研究
少女板仓栖子的书法与人生
秘鲁国庆日,血的节日
“巴西的狄更斯”:马查多·德·阿西斯
吴衡 | 毁于大火的巴西国家博物馆承载了哪些记忆
“西班牙流感”黑了西班牙!
何佩群 | 欧姬芙的新墨西哥州荒野
金寿福 | 记忆、回忆和文化记忆:纪念扬·阿斯曼



2024.3.24 | “巴利安”:墨西哥曾经的中国市场

于施洋 北京大学西葡意语系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