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届上海社科青年望道论坛:学术的活力在于青年

王为松 文汇学人 2023-03-12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在一个演讲中提到学者应具备的三个品格:专注、怀疑和谦恭。


所谓学者,是学术真正成为了他内在的一个力量。



“人类文明新形态:大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首届上海社科青年望道论坛暨《探索与争鸣》第二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度论坛”11月21日开幕。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在开幕式上谈到学术平台、学术期刊与青年学人的共同成长。


本次论坛是上海社科中心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次大型学术论坛。总书记去年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其中特别讲到,高品质的学术期刊要展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的成长。多年来,我们社科中心的《学术月刊》杂志和《探索与争鸣》杂志,作为社联两本重要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始终坚持与青年学人共成长,不断发掘和支持优秀的青年学人。

望道论坛之名,是纪念我们上海社联的第一任主席陈望道。陈望道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时候,跟马克思、恩格斯在写作《共产党宣言》的时候,年龄差不多,都是二十七八岁。可见,学术的创造、学术的活力在于青年。

近几年来,我们推出并且不断丰富青年学人的支持计划,十年来评选了98位社科新人。社联将会充分搭建平台,让他们在全国有一定的展示度、显示度,让上海的青年学者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尽快成长。

到这里,我想面对广大的青年学者谈谈我休息天看的一本书,里面有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的一个演讲,他提出学者应具备的三个品格。概括地讲,他希望一个学者具有专注、怀疑和谦恭这三种品格。

Hans-Georg Gadamer(1900—2002)


首先,伽达默尔认为学者必须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缺心眼”——只有面对真理等终极问题的人才会“缺心眼”。他举的例子就是希腊哲学之父泰勒斯,泰勒斯因为仰望天空而掉进了坑里。伽达默尔提醒人们,这种不在意和缺心眼是硬币的一面,而另一面,就是专注和沉浸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所以,学者的美德就是无条件地埋头问题,忘掉关于他人甚至自己的一切。

第二,伽达默尔说学者在他的工作过程当中一直在自我怀疑,甚至可以说到了绝望的地步。因为一个真正的学者,他必须说的是在将来才能够得到普遍认同的真理。伽达默尔说,这是学者的悲剧,虽然学者是他这个时代和世界的孩子,但他总是以一种沉重的孤独超越了他的时代和世界。

第三,伽达默尔说学者必须具有真正的谦恭,宽宏大量地承认别人的判断,去除自己身上立场的种种傲慢,尊重一切诚实地做过的工作。这样,他就有了内在的自由,可以免于因自己的社会出身而产生的种种偏见,这样,他就成为了社会上一切进步力量的天然同道。

他觉得这三种品格应该是所有学者只要愿意都能够做到的。关键是,什么是学者?他认为学者不是一个理论探讨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所谓学者,是学术真正成为了他内在的一个力量。真正的哲学一定是实践哲学,因为哲学本身就是生命自身的实践。

们也希望广大的青年学者投身到巨大的实践中来,以社联为平台,以《学术月刊》《探索与争鸣》、以我们的社科中心作为平台,在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更多展示和发挥上海青年学人的作用和影响,也成为国家软实力和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猜你喜欢
戴燕:一流的学者都是“干活的人”
你要他的钱,他要你的命!看现代学者如何古希腊式地吐槽报销
渠敬东 | 社会科学越来越美国化的危机
石之瑜谈社会科学本土化(上):要作战,就必须用西方的知识论
石之瑜谈社会科学本土化(下):后来的学者缺乏历史感,模仿“普遍主义”的话语
在人文社科领域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是道德上负责任的行动者?
陈国球:夏志清夏济安书信中的学者成长史





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